又到了品尝螃蟹的绝佳时节,然而,总有人因各种原因被建议避免食用螃蟹。那么,究竟哪些人不适宜食用螃蟹?又有哪些部位在食用时需格外注意?以下这份品蟹指南将为你解答这些疑问。
011.螃蟹的食用注意事项
1.1 ◆ 不宜食用螃蟹的人群
首先, 五类人群应谨慎食用螃蟹:包括过敏体质者、痛风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高血脂及高血压患者,以及孕妇。对于其他人来说,只要确保螃蟹的新鲜和卫生,并且烹饪至熟,便可安心享用。例如,大闸蟹的蟹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2%~24%,而脂肪含量仅占3~4%,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美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李卫敏专家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次食用一个4两重的大号螃蟹即可,且每周食用次数不宜超过2~3次。但对于上述特殊人群,在选择食用时则需更加谨慎。
这5类人要注意,建议少吃或不吃↓
肾病患者: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嘌呤在人体内会转化为尿酸,经肾脏排出。然而,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有效排出尿酸,导致体内尿酸浓度升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消化吸收能力也相应减弱。因此,他们食用螃蟹时,应以品尝为主,不宜过量。
幼儿: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弱。食用螃蟹时需特别谨慎,以免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这类患者应远离螃蟹,因为螃蟹中的高嘌呤可能加重他们的病情。
过敏体质者:高蛋白食物如螃蟹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食用后若出现泻肚、起疹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1.2 ◆ 选择性食用蟹黄的人群
此外,蟹黄是螃蟹的肝胰腺和性腺部分,脂肪丰富、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然而,由于蟹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食用时需适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蟹的脂肪中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益,同时还能提供EPA和DHA等有益成分。因此,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但有2类人,建议少吃或不吃蟹黄↓
血脂异常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由于蟹黄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这类人群应避免过量摄入。
孕妇:孕妇在食用螃蟹时需特别谨慎,因为肝胰脏容易富集镉等重金属及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污染物,这些物质对胎儿发育可能构成威胁。
1.3 ◆ 确保安全的食用原则
此外,在享受螃蟹美食时,还需注意“四清除”原则,以确保安全食用。营养师蒋虹提醒,打开蟹壳后,应去除条状的蟹腮,因为它可能富集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同时,还要避开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的三角形部位——蟹胃,以及蟹背部打开小壳后看到的一条黑色条状物——蟹肠。这两个消化部位容易积累污染物,不宜食用。
蟹心,被黑膜覆盖的六角形“心脏”位于蟹黄正中,是螃蟹负责过滤和代谢废物的器官。遗憾的是,它同时也是细菌和寄生虫的聚集地。因此,在享用螃蟹时,我们必须格外小心。确保所食螃蟹的新鲜度至关重要。一旦螃蟹死亡,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不仅会破坏蟹肉中的氨基酸,影响口感,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胺。这些生物胺可能导致呕吐、腹泻、过敏等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休克和脏器衰竭。
在享受螃蟹的美味时,我们务必确保其已经充分熟透。虽然沿海地区有吃醉蟹、呛蟹的习俗,但这两种做法都是生吃螃蟹,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由于贝壳类水产中存在多种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无论是用酒浸泡还是盐水浸泡,都无法彻底杀死这些病原菌。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务必选择熟透的螃蟹进行食用。
除了已知的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及各类寄生虫外,生螃蟹还可能携带诺如病毒和甲肝病毒。这两种病毒的传染性极高,一旦感染,可能迅速波及周围人群,导致集体上吐下泻。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与健康,建议无论食用何种海鲜,都应经过高温煮熟。清蒸后蘸取适量姜醋汁,既简单又美味,还能让您安心享用。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螃蟹食用全攻略:营养、禁忌与选择技巧
螃蟹饮食禁忌与搭配注意全攻略
芒果与螃蟹的食用禁忌
吃螃蟹的禁忌大全
螃蟹食用全攻略:禁忌与技巧兼备,享受健康盛宴
吃螃蟹禁忌,你知多少
螃蟹禁忌
螃蟹与水果的禁忌搭配
螃蟹的禁忌
螃蟹与葡萄的禁忌组合
网址: 螃蟹食用全攻略:禁忌与安全须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