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银发经济新标:首部老年营养食品国标落地在即

银发经济新标:首部老年营养食品国标落地在即

“无标可循”时代终结,中国老年营养食品市场迎来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政策与产业双重拐点已至。

2025年8月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正式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征求意见稿)》。

这是我国首个针对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食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填补了特殊膳食食品领域的关键空白。

随着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1亿,占总人口22%,老龄化社会催生的8万亿元银发经济市场,终于迎来“量身定制”的营养解决方案。

政策倒计时:十年酝酿的“银发刚需”

我国老年营养食品标准的制定,是一条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赛道。

回溯时间轴,其背景清晰可见:

2016年:标准以《老年饮食摄入功能障碍人群配方食品》之名首次立项,聚焦吞咽困难人群;

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将“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准定位转向全面营养支持;

2025年8月:征求意见稿落地,标志着政策从顶层设计迈向技术实操。

这一进程呼应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完善老年营养食品标准”的要求,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未备先老”困境的关键落子。

标准核心:科学性与风险控制的“双红线”

征求意见稿通过四重技术框架,构建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的准入门槛:

1. 精准定义产品属性

明确要求以乳类、大豆蛋白等优质食物基质为基础,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原料,定位为“特殊膳食用食品”,既区别于普通食品,也不同于需审批的保健食品或特医食品。这一设计避免了冗长的注册流程,同时确保安全与营养要求的强制性。

2. 刚性技术指标

原料:优质蛋白质占比≥20%,禁用氢化油脂,规避反式脂肪酸风险,大豆制品需彻底消除抗营养因子(脲酶活性阴性);

必需成分:10种老年人易缺营养素强制添加,包括维生素A、D、B族、钙、铁、锌,其中维生素D上限调至25μg/天(高于65岁RNI的15μg),应对普遍缺乏现状;

可选成分:13种功能性营养素,如EPA+DHA、叶黄素、益生菌允许差异化添加,但活菌数需≥10⁶ CFU/g;

安全管控:污染物限量直接引用GB 2762,致病菌符合GB 29921,每日食用量≤50克。

3. 标签强制警示体系

产品名称必须标注“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并同步提示:“本品不能代替正常膳食”及“与其他同类产品同时食用时应注意用量”,从消费端规避滥用风险。

产业重构:从野蛮生长到创新升级

当前市场乱象丛生:蛋白粉执行固体饮料标准(GB/T 29602)、调制乳粉参照乳粉国标(GB 19644),导致原料以次充好、功能宣传混乱。

新标落地将引发三重变革:

洗牌低端产能:20%优质蛋白底线、大豆工艺要求等技术门槛,淘汰无法达标的中小企业;

驱动精准创新:“必需+可选”成分框架下,企业可针对骨骼健康(维生素K2+钙)、眼健康(叶黄素)、肠道健康(益生菌+膳食纤维)等细分需求研发;

重塑消费认知:特殊膳食标识与警示语引导科学使用,避免“营养品当饭吃”误区。

未来战场:银发经济的“营养+”想象

据Mob研究院预测,中国老年营养食品市场将在2030年突破千亿规模。

新国标不仅为产品合规提供标尺,更打开三个增量空间:

跨界融合:食药物质(如人参、灵芝)可能纳入“其他食品原料”,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开发;

形态创新:粉剂、液体、营养棒等适老剂型将加速普及;

个体化营养:老年人营养需个体化且相对精准,未来或延伸出基于慢病、代谢状态的定制化方案。

当老龄化与长寿时代叠加,营养已从“生存需求”升级为“生活质量核心”。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既是科学标准对民生痛点的回应,也是银发经济从“边缘”走向“主流”的产业宣言。中国老年营养食品的标准化时代,正式进入倒计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首季中国经济热点问答:老年人口近3亿,银发经济如何开启新蓝海?
美年健康集团:深耕“银发青年”健康消费,落地国家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政策
美年健康集团:深耕“银发青年”健康消费 落地国家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政策
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文件出台,引导外卖平台等参与老年助餐配送
“银发经济”时代,吉宝旗下养老品牌欣岳年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赋能型养老”南京范本
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新方向 善合健“银发营养”品牌发布会在南京举办
聚焦银发经济:深圳市宝安区悦年华颐养中心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
国家发改委:银发经济包含“老龄经济、备老经济”两个方面
银发经济引领万亿级消费:老年功能食品市场
四部门解读“银发经济”,信息量很大!

网址: 银发经济新标:首部老年营养食品国标落地在即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