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减肥:荷叶饮品助力健康瘦身之旅

中医减肥:荷叶饮品助力健康瘦身之旅

01中医减肥的原理

总有人困惑:“我食量甚微,运动量却堪比牛马,可肚子为何依旧如鼓?”这背后的原因,与身体内的中焦密切相关。中焦即脾胃所在,若出现“拥堵”,即便饮食清淡也可能导致脂肪囤积。中焦,即脾胃所在之处,一旦出现“拥堵”,即便是清淡如水的饮食,也可能转化为脂肪囤积体内。事实上,许多难以减去的体重,往往都是痰湿型肥胖在作祟。

◆ 痰湿型肥胖的表现

这类人常常展现出以下特征:

他们的舌头边缘环绕着一圈齿痕,舌苔厚重,仿佛能刮下一层奶油。排便时,粪便粘稠到马桶里,粘性堪比502胶水,冲水三次都难以冲净。午后时分,小腿胀得如同灌铅,脱下袜子后,深深的印痕留在皮肤上。头脸油腻,后背痘痕斑斑,刚洗完头不久,头皮又紧贴头发。

“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脾虚,即脾胃功能不足,无法有效运化体内的水湿。因此,痰湿在腰腹部位大量积聚,最终形成了松弛的‘游泳圈’。”

02荷叶的减肥功效

此刻,不妨寻求中医的帮助,尤其是那被誉为“减肥神器”的荷叶。它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味中药,其历史可追溯至《本草纲目》。荷叶源自《本草纲目》,有助益脾胃、升发清阳、祛湿健脾的功效。书中记载,荷叶能生发元气,助益脾胃,同时具有涩精、散瘀血的功效。简言之,荷叶能升发清阳、祛湿健脾,从而有效化解痰湿问题。

◆ 荷叶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荷叶中富含的荷叶碱能有效抑制脂肪吸收,而其纤维素成分则能促进肠道蠕动,使得荷叶成为痰湿型肥胖的强效对抗者。但需注意的是,荷叶本性寒凉,长期单独饮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建议搭配其他温和成分一同饮用。

03荷叶饮品推荐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款适宜的荷叶饮品——荷叶山楂纤体饮。

◆ 荷叶山楂纤体饮的制作与效果

所需材料包括:5克干荷叶(应选色泽青绿、香气四溢的)、5片炒山楂、10克茯苓和3颗红枣。制作时,先将这些材料用冷水浸泡10分钟,随后煮沸并转小火慢煮15分钟(注意避免使用铁锅),最后滤出茶汤,当作日常饮品饮用。“该饮品由荷叶、山楂等组成,适合‘水肿星人’,已帮助一些人成功减重。”这款饮品特别适合那些“水肿星人”,即容易因吃火锅等高盐食物而体重增加的人群,尤其是饭后胀气、舌苔厚腻者。门诊中,有一位程序员小哥通过饮用此饮品并配合拍打带脉的方法,在三个月内成功减重26斤,幽默地自嘲从“注水猪肉”变成了“精瘦肉”。

◆ 陈荷玉米须瘦肉汤的制作与效果

第二碗:陈荷玉米须瘦肉汤所需材料包括:5克陈皮、1张新鲜的荷叶、15克玉米须、30克五指毛桃和300克瘦肉。这款汤品不仅口感清淡,而且能够有效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尤其适合那些痰湿体质的人群。“此汤品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适合春季虚胖人群,反馈显示睡眠和腰围改善。”【制作步骤】:将瘦肉进行焯水处理后,将所有准备好的材料一同放入砂锅中,慢煲一小时。待汤品炖好后,撒入适量盐进行调味,即可享用。【适宜人群】:此汤品特别适合春季容易犯困、湿疹瘙痒、大便黏腻的虚胖人群。有一位更年期的女士尝试后,两周内便反馈称“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腰围也缩小了两指”。

◆ 升级版炒米祛湿茶的制作与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第三碗:升级版的炒米祛湿茶。所需材料包括:10克炒米、10克炒薏米、3克荷叶和2片姜丝。这款茶饮在祛湿的同时,还能助你提神醒脑。“含炒米、薏米等,适于手脚冰凉且痰湿重的人群,能暖身祛湿并缓解痛经。”【制作方法】:将大米和薏米一同放入干锅中翻炒至微黄色,随后加入荷叶和姜丝,用热水冲泡并焖煮五分钟即可享用。【适宜人群】:这款茶饮特别适合那些手脚冰凉同时痰湿较重的人群,即所谓的“矛盾体质”。曾有一位护士姑娘在冬季尝试此茶来暖身祛湿,意外发现其痛经症状也有所缓解。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喝荷叶水的三大禁忌:

一、空腹时不宜饮用:空腹饮用可能导致反酸和心悸,建议饭后1小时再饮用。

二、阳虚体质者需谨慎:若手脚冰凉或月经量少,饮用时建议加入红枣或姜片以调和。

三、适量饮用:每天不超过500ml,连续饮用两周后需停用3天。

减肥并非只能依赖节食与高强度运动,中医的调理方法同样值得尝试。通过饮用荷叶水、调理脾胃,清除体内的痰湿,提升新陈代谢,这样的瘦身才是真正健康且不反弹的。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荷叶高效助力减肥瘦身
荷叶茶饭前饮用助力减肥:揭秘其瘦身效果真相
荷叶:从观赏到减肥的中药之旅
荷叶减肥法瘦身原理是什么 中医荷叶减肥法是什么
荷叶减肥法瘦身原理是什么?中医荷叶减肥法是什么?
荷叶茶泡饮,助力健康瘦身效果如何?
探索荷叶茶的减肥功效及注意事项:开启健康瘦身之旅
荷叶的减肥功效与现代应用:从中医到饮品
荷叶减肥 健康瘦身三部曲
荷叶茶推荐:多款健康饮品助你轻松减脂,口感绝佳

网址: 中医减肥:荷叶饮品助力健康瘦身之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