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挑战高危妊娠!剖宫产+剔除子宫肌瘤,医生携手一术解双难

挑战高危妊娠!剖宫产+剔除子宫肌瘤,医生携手一术解双难

在妇产科领域,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它不仅考验着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更深刻诠释着医者守护生命的坚定决心与人文温度。

近日,汉寿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手术——在为一位产妇实施剖宫产的同时,精准剥离直径约10厘米的巨大子宫肌瘤。这场“一举两得”的手术,不仅让产妇免除了二次手术的痛苦与风险,更彰显了医院妇产科团队在复杂病例处置中的专业实力与人文关怀。

孕期遇“瘤”,危险重重

30岁的林女士(化名)孕期在汉寿县人民医院规律产检,然而,在一次超声检查发现其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内有一枚直径约6厘米的肌瘤。随着孕周增加,这枚肌瘤也悄然生长,至孕37周时直径已达10厘米,如同一个“隐形炸弹”,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肌瘤位置靠近子宫下段,不仅可能挤压胎儿空间、影响发育,还会阻碍产道,增加自然分娩风险。更危险的是,分娩后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大出血,且产后肌瘤仍需手术处理。”产科主任施立枝主任医师详细地向林女士及家属解释了各种风险。

得知情况的林女士一度陷入焦虑,面对她的担忧,产科团队始终保持密切监测,定期评估肌瘤及胎儿情况,并耐心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MDT协作,精研方案

为保障母婴安全,产科团队申请了医院多学科诊疗(MDT),联合妇科、麻醉科、超声诊断科、新生儿科等科室专家共同研判。

“同期手术的难点在于孕期子宫血供丰富,肌瘤边界因宫体增大而模糊,操作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大出血,对手术精准度和止血技术要求极高”施立枝主任介绍。为此,团队制定了周密方案,从切口选择、肌瘤剥离手法到止血措施、应急预案,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演,力求万无一失。

精准施术,化险为夷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团队的默契配合下,产科施立枝主任医师团队妇科蔡丽琼主任医师强强联合,沉稳迎战。手术首先聚焦剖宫产环节,医生们动作轻柔精准,顺利娩出一名体重3.0公斤的健康女婴。随着新生儿响亮的啼哭,手术室内充满喜悦,婴儿被迅速交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护理。

紧接着,真正的挑战来临:暴露的肌瘤表面血管迂曲怒张,与周围组织粘连成网状,如同一片错综复杂的“血管雷区”,手术医生化身“拆弹专家”,每一步操作都稳、准、轻——先用高频电刀“点凝”封闭表面小血管,构建“止血屏障”;再沿肌瘤与肌层的疏松间隙逐层分离,遇到贴近大血管的险要部位,则改用精细止血钳“零张力”挑开粘连,全程巧妙避开高危出血点。

经过1个多小时的攻坚,直径约10厘米的肌瘤被完整剥离,术中出血少,子宫结构完好保留。当肌瘤成功取出的那一刻,手术室内紧绷的气氛终于舒缓下来。

温情守护,加速康复

(▲术后复查B超报告)

术后,产科护理团队为林女士制定了详尽的个性化康复计划,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到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关怀无微不至。“医护人员每天查看伤口,指导哺乳,还陪我聊天缓解情绪,像家人一样贴心。”林女士感动地说。如今,林女士恢复良好,宝宝各项指标正常,已顺利出院。

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对医院高危妊娠综合救治能力的一次检验,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核心价值,更生动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常规产检时的细致把关,到复杂病例前的协同攻坚,从个性化方案里的精准施策,到术后照护中的温情守护,汉寿县人民医院始终以母婴安全为最高目标,用专业与温度为每一位孕产妇撑起生命的“安全伞”。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汉寿县人民医院 产科 范良灿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挑战高危妊娠!剖宫产+剔除子宫肌瘤,医生携手一术解双难
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怎样加强营养?
都是备孕查出子宫肌瘤,为啥她可以怀孕我却要手术?
剖宫产手术指南解读
高龄妇女瘢痕子宫再妊娠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版)
刨宫产手术
产妇强烈要求剖宫产 这19个手术指征要清楚
【临床指南】《2020 SMFM剖宫产瘢痕妊娠指南》解读
剖宫产的指征、分类、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一文总结
剖腹产指征是什么 2024年15项剖宫产指征

网址: 挑战高危妊娠!剖宫产+剔除子宫肌瘤,医生携手一术解双难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