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除了骨质疏松,维生素D还能治疗7类疾病,但服用时要注意4个问题

除了骨质疏松,维生素D还能治疗7类疾病,但服用时要注意4个问题

维生素D,这个看似普通的营养素,其实在医学界早已被赋予了“激素”的地位。很多人只知道它是“骨头的好朋友”,对抗骨质疏松。但你是否知道,维生素D远不止维护骨骼那么简单?

它还能用于调节免疫、辅助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辅助管理。可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多面手”的维生素,真的适合每个人长期补充吗?补得多就一定好吗?它的副作用和禁忌你了解清楚了吗?

在我多年执业药师的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患者自觉“身体差”就开始吃维生素D,甚至长期大剂量服用,结果反而引起了血钙升高、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其实,维生素D虽好,但用得不当,也可能带来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健康成人每日摄入建议为10微克(400IU),而很多保健品动辄1000IU、2000IU的剂量,已经远远超出日常所需。

那么,除了骨质疏松,维生素D还能用于哪些疾病?我们日常补充时又该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维生素D的“隐藏技能”。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以下7类疾病中,具有明确或潜在的辅助治疗作用:

1. 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维生素D可以调节T细胞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攻击性。2022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一项研究指出,维生素D水平低下者,类风湿疾病活动度明显上升。

2. 心血管疾病:低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项对3000例高血压患者的分析中发现,75%以上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补充后血压控制更稳定。

3. 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维生素D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的数据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65%存在维生素D不足。

4. 抑郁与认知障碍:维生素D参与脑内神经递质合成,有助于情绪稳定。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偏低者,抑郁症状评分更高。

5. 免疫力低下与感染:维生素D能增强上皮屏障功能,刺激抗菌肽合成,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潜力。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多项国内研究均发现低维生素D水平与重症感染风险呈正相关。

6. 某些癌症的辅助预防: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虽然不能替代治疗,但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高,癌症复发率越低,生存期越长。

7. 慢性肾病:维生素D可减缓肾功能下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临床观察发现,维生素D缺乏会进一步加剧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和贫血。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那我是不是应该每天都吃维生素D补充剂?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作为一名药师,我在临床中发现,维生素D补充存在以下4个常见误区:

第一,剂量越大越好。很多人认为维生素是“保健品”,吃多无妨。但其实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长期过量会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高钙血症、肾结石等。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成人每日摄入上限为4000IU,超过剂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二,忽视检测,盲目补充。很多患者不做血清25(OH)D检测就开始吃高剂量维生素D,结果适得其反。临床建议:在补充之前,先做个血液检查,根据缺乏程度科学补充。

第三,忽略钙的协同作用。维生素D的核心作用是促进钙吸收,如果体内钙摄入不足,补再多维生素D也无济于事。建议同时注意饮食中的钙摄入,必要时联合补钙。

第四,忽略个体差异。孕妇、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都需要个性化补充方案。比如肾病患者维生素D代谢障碍,需使用活性型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而不是普通补充剂。

除了用药环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持维生素D水平。例如,适当日晒就是最经济有效的补充方式。

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暴露面部和四肢15分钟左右,就能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尤其是北方冬季日照少的人群,更要注意补光或合理补充。

饮食方面,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鳕鱼肝油、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也是不错的来源。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维生素D强化食品,比如牛奶、谷物、酸奶等,可以作为日常选择。

回到我在药房日常的经验,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咨询维生素D的使用问题。事实上,新生儿在出生后15天内就应该开始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这是《中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指南》明确推荐的。

很多家长因担心副作用而不愿意补,结果孩子长得慢、出汗多、夜惊、囟门闭合延迟,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所以,科学补充远比盲目恐惧更重要。

维生素D虽然不是万能的“神药”,但在多个系统性疾病的辅助管理中,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是:我们要用得对、补得准、查得清。如果你正在吃维生素D,是否有定期检查?是否了解自己的剂量是否合适?是否知道它和钙的关系?这些问题,也许比药本身更重要。

我们总说“是药三分毒”,但如果连“保健品”也被误用,岂不是自我设下的“健康陷阱”?下一次你准备服用维生素D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我了解它的作用与风险了吗?

#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3, 27(4): 241-246.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六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3.
[3]中国儿童佝偻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4): 271-27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最高摄入量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钙和维生素D到底要不要补?
维生素D怎么补?补充维生素D,你不可不知的7个问题!
到了40岁,该防治骨质疏松了
骨质疏松的病因
维生素 D 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维生素 D 缺乏症的治疗
【世界骨质疏松日】关注骨松,为健康“骨”劲(附: 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症不只是简单补钙

网址: 除了骨质疏松,维生素D还能治疗7类疾病,但服用时要注意4个问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