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阳光维生素"对健康至关重要,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摄入足够。在寒冷季节或长期室内工作的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常见问题。
营养学专家顾中一近期解读了美国内分泌学会关于维生素D补充的最新指南,为大家揭示了正确补充这一重要营养素的方法。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特定人群,更是每个人都应了解的健康知识。
维生素D的神奇功效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不是没有道理的。当阳光中的紫外线B照射到皮肤上时,人体就能自然合成维生素D。这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维生素D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帮助钙质吸收,促进骨骼健康。但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研究表明,维生素D还参与免疫系统调节,可能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维生素D水平适当的人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也明显降低。
充足的维生素D还与情绪健康密切相关。科学家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在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维生素D不足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特别是在缺少阳光的冬季。
近年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改善血管功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方地区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上升。
哪些人群需要格外关注维生素D
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的最新指南,某些人群维生素D缺乏风险更高,需要特别注意补充。室内工作者和长期避免阳光照射的人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现代生活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待在室内,很少接触自然阳光。这些人即使饮食均衡,也难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年龄因素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加上户外活动减少,使他们成为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70%。
皮肤色素沉着程度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深色皮肤中的黑色素会吸收部分紫外线B,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肤色较深的人群需要更长时间的阳光照射才能合成相同量的维生素D。
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也需注意维生素D水平。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还影响胎儿和婴儿的骨骼发育。
肥胖人群也面临维生素D缺乏风险。脂溶性的维生素D会被脂肪组织捕获,减少血液循环中的有效浓度。BMI超标的人群往往需要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补充的正确方式
了解了维生素D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科学补充呢?顾中一结合美国内分泌学会的最新指南,提出了几点实用建议。
适度日晒是获取维生素D最自然的方式。一般而言,每天暴露面部、手臂和腿部于阳光下15-20分钟,每周2-3次,就能满足基本需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日晒不宜在紫外线强度最高的中午进行,以免增加皮肤癌风险。
饮食补充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脂肪鱼类(如三文鱼、鲭鱼)、蛋黄和强化食品(如部分牛奶和谷物)。但单靠饮食往往难以满足维生素D的日常需求,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
对于无法通过日晒和饮食获取足够维生素D的人群,补充剂是必要的选择。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指南建议,大多数成人每日摄入600-8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D,老年人和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增加到1000-2000IU。
维生素D补充剂有多种形式,包括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研究表明,D3形式的维生素D在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方面更有效,建议优先选择。
补充维生素D的时机也很重要。由于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最好在含脂肪的餐后服用,以提高吸收率。许多人习惯早上服用补充剂,但研究显示,晚餐后服用可能更有利于吸收。
不要盲目追求高剂量。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损害肾脏功能。一般认为,健康成人每日摄入维生素D不应超过4000IU,除非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D
判断维生素D状态,最准确的方法是血液检测。25-羟基维生素D被认为是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指标,它反映了体内维生素D的储备水平。
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的标准,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20ng/mL被定义为缺乏,20-30ng/mL为不足,理想水平应在30-50ng/mL之间。
除了实验室检测,某些症状也可能提示维生素D不足。频繁感染、疲劳、骨骼和背部疼痛、情绪低落等都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不能单凭症状确诊。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维生素D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补充策略。检测最好在冬季末进行,这通常是维生素D水平的最低点。
维生素D与其他营养素的协同作用也不容忽视。镁参与维生素D的代谢和激活,钙则与维生素D共同促进骨骼健康。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对维持维生素D的健康功能至关重要。
维生素D是维持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对骨骼、免疫、心血管和情绪健康都有重要影响。通过适度日晒、合理饮食和必要的补充剂,大多数人可以维持理想的维生素D水平。补充维生素D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最好在专业医疗建议下进行,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和已经出现相关健康问题的人。
健康生活不仅需要阳光维生素,也需要阳光心态。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科学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享受它带来的健康益处。
参考文献:
《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维生素D的评估、治疗和预防》
《维生素D与免疫功能》中国营养学会期刊
《维生素D补充与心血管健康》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维生素D补剂要这么吃!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指南
美国内分泌学会(ES)新版指南‖维生素D要少检测,常补充
预防糖尿病、延长寿命!美国内分泌学会《维生素D疾病预防指南》
内分泌学会发布防治维生素D缺乏指南
只有婴幼儿需要补充维生素 D?错!看看最新指南怎么说
吃什么补维生素d最好
孕妇吃维生素d滴剂
维生素D预防疾病,这4类人最需补充!补多少?新指南给出明确答案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钙和维生素D到底要不要补?
这四类人群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科学补剂指南与健康管理策略
网址: 营养师顾中一:维生素D补剂要这么吃!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