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24546319女21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广西南宁专业治疗痘坑油性皮肤,脸上有痘坑痘印,偶尔会长痘,要怎么治疗好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广西南宁专业治疗痘坑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邓其达主任医师南宁中山医院皮肤科
擅长:白癜风、牛皮癣痤疮、脱发、皮炎、湿疹、灰指甲、皮肤...
已帮助用户: 901
问题分析: 大多数青春痘都会留下痘印(痘痕)痘印是永久性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痘印重在预防,青春痘要尽早治疗以防留下永久性斑痕,越早治疗,越不易留下痘印.随着皮肤的新陈代谢痘印也会慢慢淡化、变浅.
意见建议:首先以预防为主,除了正确治疗和护养以外,红肿发炎期间千万不要自己去挤。大多数情况严重的痘印都跟当初自己随意挤压有关。未经消毒的皮肤和手指器械、不专业的手法、不正确的判断痘痘的程度。很容易在挤压痘痘的时候伤及真皮层,留下的凹洞和色斑是终身消除不去的遗憾。
有用0
相关问答
果酸换肤法,不可以自行操作,果酸治疗确有较好疗效,可促进老化的角质层细胞脱落,促进真皮层弹性纤维增生,对改善痘坑及毛孔粗大均有较好的疗效;像素激光法,通过细小光束刺激真皮中弹性纤维增生,可改善皮肤状态,改善肤质;手术磨削法,使用电钻钻头打磨皮肤较浅的痘坑,但术后恢复较慢,较易形成色素沉着,且对较深的痘坑疗效较欠佳。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通常情况下,满脸痘坑痘印可以美容激光治疗。
痘坑、痘印都是因为青春痘,是青春痘消失以后留下的。痤疮的症状是萎缩的伤疤,脸上出现了青春痘可以通过刮除、点阵激光等方法来促进局部胶原增生和重塑。痘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红痘印,这种痘印是由于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表皮菲薄所致,可以通过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来进行治疗,目的是为了关闭局部扩张的毛细血管。皮肤上有一些黑斑,由于痘痘以后受到了感染,导致了皮肤色素沉着,可以通过色素美容激光或光子嫩肤来去除多余的色素粒子。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一般情况下,痘坑可根据病人个人体质和痘坑大小深浅及位置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若痘坑比较深和比较大的话,可以选择半导体激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皮肤磨削术等方法进行治,通过以上强刺激,使肌肤深层胶原蛋白活化,从而进一步刺激弹力纤维增生,达到填补痘坑的效果。
若痘坑比较浅,可以选择水杨酸换肤和果酸换肤进行治疗,用药可以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一般情况下,治疗痘坑的点阵激光应该是100元左右一次。具体分析如下:
点阵激光一次的费用,要看痘痘面积的大小、深浅和使用次数。通常100元左右一次,脸上的粉刺一次就要好几百块钱。点阵激光对痘痘一次治疗的结果并不理想,甚至要2-3次才行,因此整体花费很高,一般都在10000元以上。患者做治疗痘坑的点阵激光时应该去正规的医院。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一般情况下,痘坑可以通过化学剥脱术、微针疗法等方式快速修复。具体内容如下:
1.化学剥脱术:化学剥脱术是指将化学剥脱剂涂在病变的皮肤上,使角蛋白凝固、表皮和真皮乳头不同程度坏死,角质层随之剥脱并逐渐被新长出的表皮代替,起到快速修复痘坑的作用。
2.微针疗法:微针疗法是采用直径一定规格的微针,以滚轮的形式将细针穿刺到真皮层,造成微小损伤,真皮受到刺激后启动修复过程,引起胶原增生,去掉痘坑。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痘坑是面部痤疮皮损消退后遗留的萎缩性瘢痕,早期可用药物进行修复,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肝素钠乳膏等。
如果是陈旧性痘坑,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可采用点阵激光刺激局部胶原重塑增生,修复凹陷疤痕。比较大的也可以考虑做胶原蛋白填充注射,通过填充来修复面部痘坑。还可以用磨砂术磨砂痘坑,也能使痘坑淡化,平复。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相关知识
超声刀治疗痘坑有效果吗
轻度痘坑怎么治疗
超声刀治疗痘坑效果怎么样
还在为痘痘问题烦恼?南通维多利亚美容医院为你提供专业祛痘方案!
广元利州唯密医疗美容门诊部祛痘坑手术效果怎么样
名医解答:南宁专业诊治白癜风的医院
广东深圳治疗水痘
果酸换肤法消除痘坑用什么
痘痘、痘印、痘坑怎么改善?
蚌埠市痘坑痘印修复费用表明细2024清单(痘坑痘印修复费用是怎么收费呢)
网址: 广西南宁专业治疗痘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