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生态农场遍地开花、绿色技术降本增效、“零碳田园”探索新路……在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进程中,我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快培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多元价值,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绿”意盎然。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南京田间地头,探寻这座特大城市如何用生态之笔,写下现代农业的“绿色答卷”。
生态农场“绿”出圈
“老周,蓝莓园怎么不拉防鸟网?鸟儿都要把果子吃光喽!”溧水蓝莓山农场每到盛果期,农场创始人周永平经常遇到这样的问话。每次周永平都淡然一笑,“鸟能吃掉多少?绝大多数鸟是先吃虫子再吃蓝莓的,那些就当给小鸟发工资吧。”
蓝莓山蓝莓基地占地约为500亩,是国内较早的“有机蓝莓”基地。周永平告诉记者,在蓝莓山,没有杀虫灯,没有防鸟网,没有地膜、地布,连有机规范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也不用,完全靠自然和谐达到生态平衡。
持续的有机耕耘,让农场土地生机盎然。监测数据显示,农场内野生植被覆盖良好,鸟类、昆虫等生物种类与数量均优于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形成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的独特生态群落。不久前,该农场获得由非营利机构Abovefarm首次发布的全国首批“生物多样性典范农场”称号,全国仅3家获此殊荣。现在蓝莓山农场还有专门的观鸟活动,两三个小时能数出三四十种鸟。
位于六合区的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农场同样以生态优良著称。走进公司农场,树木繁茂、满目苍翠,悠扬舒缓的音乐萦绕耳边。秦邦吉品总经理俞萍说,这是放给农场里的鸡听的,这里的鸡不仅有音乐听,还可以在林中散步,吃的是农场自产的有机玉米、大豆等制成的饲料,喝的是地下180米处的水。
经过多年经营,秦邦吉品已成为一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的生物动力农场,获得有机农业领域的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产出的鸡、鸡蛋、水稻、蔬菜等均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一枚鸡蛋售价高达5元,一只生长600天左右的鸡售价约200元。
生态农场是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在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农场建设和发展,通过培育引导、指导服务、跟踪监测和科学评价等措施,计划到2026年全市力争评价命名100家左右的市级生态农场,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生态农场9家、市级生态农场29家。
绿色技术助多赢
三伏进入尾声,高淳区陈福明谷物种植家庭农场里,绿油油的水稻一望无际,长势格外喜人。“这片属于南京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共1000亩,采用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目前进入分蘖拔节期,从长势来看,是近几年苗情最好的一年。”望着眼前的稻田,农场主人陈福明满脸笑意。
在绿色防控示范区,稻田里整齐竖立着一个个白色“小灯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绿色防控诱捕器,里面放置了双性引诱剂,会释放信号,引诱卷叶虫、螟虫等前来交配,只要进来了就逃不掉。”陈福明介绍,它能通过降低成虫的自然交配率干扰害虫产卵,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农作物免受危害。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诱控、农业生态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生物农药,集中连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目标。
记者注意到,田埂上长着不少1米多高的“杂草”。“那可不是杂草,而是香根草,可大幅减少螟虫危害。”陈福明解释,这种草的香味能诱使螟虫在草叶上产卵而不产在秧苗上,同时这种草有杀灭虫卵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虫害发生率,“有了这些绿色防控技术,稻田化学药剂使用次数能减少三分之一左右。”
水稻生长中,不仅要防虫,还要治草。在溧水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稻田大面积采用覆膜机插秧技术,可降解薄膜附着在泥土表面,隔离了空气,可抑制杂草生长,相对于以往农药除草和人工除草,能减少用药、节约用工。
越来越多的“绿色”农业生产场景正在金陵大地上演。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建设沿江5公里区域化肥与化学农药“两减”示范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技术和生产模式,全市化肥与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20年减少4.4%、6.7%;统筹推进农业废弃物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农药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100%、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超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7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碳”索发展新路径
一片片稻田如翡翠棋盘,一座座大棚硕果累累……夏日的溧水区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这幅画卷的一个核心底色,是正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的“零碳田园”,为南京乃至全省的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农业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大来源。固碳减排,既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还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今年5月30日,市农业农村局在曹庄富硒生态园举行“炭基健康 零碳田园”启动仪式,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炭基有机肥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作用,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介绍,“零碳田园”的原理就是“以废制炭,以炭沃土,固碳减排,健康持效”,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土壤固碳减排效果,达到固碳和排放的平衡。
2019年以来,潘根兴团队在芝山村开展“炭基农业”实践,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的闭环链条。自该技术落地以来,实施区域内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幅达36.6%,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种出的炭基水稻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品质和口感俱佳。
擦亮生态底色,推动农业“向绿而行”。采访中,多位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表示,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能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农业,不是简单的‘不用化肥农药’,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科技、循环、品牌、价值的深度融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聚力生态农场培育,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生动的金陵注脚。
相关知识
合心农业:深耕农业沃土,以种养结合生态链,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深度解析: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湖南绿色食品网
谱写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篇章
绿色农业:探索农业可持续未来的钥匙
土壤健康视角下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探索|《生绿》预出版
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息息相关
绿色经济和生态农业.doc
有机农业 绿意浓浓
农业绿色底色更鲜明
查找: 关键字=绿色农业
网址: “绿”动金陵沃野,“碳”索都市新农业 用生态之笔书写南京农业“绿色答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