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五感沉浸式体验赋能心理健康: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开设自然疗愈户外课堂

五感沉浸式体验赋能心理健康: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开设自然疗愈户外课堂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自然感知心理疗愈研究团队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公益实践,于 2024年 10月 9日举办"自然感知・心理疗愈" 户外课堂。该活动依托环境心理学与康复景观领域的前沿理论,通过系统设计的五感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实现压力纾解与专业认知的双重提升。

学术筑基:自然疗愈的科学研究支撑

活动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ART)与压力缓解理论(SRT)的实证研究成果,由林葳老师团队设计三维干预方案。通过视觉聚焦("咔擦咔擦")、听觉定位("声音地图")、嗅觉探索("自然气息")的多维感知训练,结合生理指标(舒尔特方格测试)与心理量表(PANAS情绪量表)的动态监测,构建起完整的疗愈效果评估体系。

专业赋能:跨学科实践的教学创新

天气晴朗的上午,在东湖校区图书馆的生态草坪上,48名学生在林葳老师及其学生朱欣怡、秦霄的引导下开启认知重构之旅。区别于传统课堂的"讲授 -接收" 模式,本次活动创造性地采用具身认知教学法:学生们两人一组化身 "人体相机",一人扮演“摄影师”,另外一人扮演“照相机”。摄影师带领“人体相机”走进校园,寻找美景并用“相机”记录。林老师向同学们传达“游戏、忘我、互动”的理念,引领着大家踏上一场心灵的探险之旅,同学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过程中,深度解码校园景观的疗愈密码。

在声景认知活动,同学们手持白纸和彩笔绘制 "声音地图",记录周围多种环境声音的时空变化。通过聆听大自然交响曲,在“地图”上用不同的符号自由表达声音的类型,用听觉去辨别声音的距离、强弱等。此活动对新生而言,不仅通过听觉感知大自然,同时还为其打开风景园林学科的大门,懂得环境是由人文与自然组成的,风景园林设计并不只是为人服务,也为自然界的动植物所享受,使新生直观理解风景园林学科"量化分析 -空间营造 -健康促进"的知识链。

“自然气息”活动中,每位同学将自己收集到的蕴含气味的植物叶片或果实放到塑料中,并带回与其他人分享,同时进行了最后一次舒尔特方格游戏和问卷调查。通过触摸植物的肌理,收集自然气息,激活日常忽视的嗅觉感官,展开心理疗愈。值得关注的是,在"自然气息"环节,迷迭香、薄荷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嗅闻体验,使参与者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恢复,印证了植物气息对人体健康的调节作用。

公益延伸:从校园到社会的健康促进

作为本研究团队"自然感知心理疗愈" 公益服务计划的首发项目,本次活动积累的48组生理数据、144份感知记录已纳入团队心理健康数据库。“我们正在开发可复制的自然疗愈课程包,”项目负责人朱欣怡透露,“未来将联合社区卫生中心,为焦虑症患者、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绿色干预方案。”

活动尾声,同学们将写满感悟的叶形卡片拼成 "心灵树冠",这张由专业知识与情感体验共同浇灌的绿色图谱,不仅承载着新一代园林人的专业觉醒,更预示着环境设计学科从空间营造者向健康促进者的范式转变。正如项目责任人朱欣怡在总结时强调:"蓝绿交融,健康共生!滨水绿地便成为连接自然系统与人类福祉的治愈性基础设施。"

浙江农林大学 朱欣怡

【责任编辑:徐海波】

相关知识

康养旅游与沉浸式体验:2025年十大身心疗愈胜地推荐
恒修堂创新中药闪耀2025星辰会,沉浸式体验赋能渠道新增长
从身心疲惫到重获新生:沉浸式康养旅游你了解了吗?
自然疗愈心灵,山水赋能成长 ——我校心理委员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开展活动
上海开放大学:创建沉浸式学习空间
户外活动与身心健康,大自然的疗愈力量
浙江杭州:健康生活沉浸式互动引人体验
海南岛绿色养生:沉浸式度假体验与身心疗愈之旅
境愈——沉浸式疗愈空间
助推高端标配度假体验建设 花间堂携手BYMB发布康养疗愈酒店行业新倡议

网址: 五感沉浸式体验赋能心理健康: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开设自然疗愈户外课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