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美丽河湖:“好山好水是灵山港最好的名片”|生态日策划——中国环境网

美丽河湖:“好山好水是灵山港最好的名片”|生态日策划——中国环境网

“灵山港现在的水,清得能看见河底的鹅卵石。”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下徐村村民马胜荣自幼在河边长大,说起灵山港的变化,他话语间藏不住笑意。

从马胜荣的记忆里,一条河流的“重生”轨迹渐渐清晰。灵山港作为钱塘江上游重要支流,曾因工业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排、垃圾随意堆放,致使流域水质恶化,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受损。而如今,灵山港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岸边戏水的孩童、成群栖息的白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生态渔业,共同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图景。

从“避之不及”到“亲水而居”

“小时候灵山港的水很清的,我经常在河里摸鱼捉虾。”马胜荣的印象里,童年的夏天总与河水紧紧相连。

转折发生在2010年前后。“北乡一头猪,南乡一根竹”,龙游县两大传统富民产业带来的污染,让灵山港不堪重负。加上支流两岸黄铁矿开采、造纸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围攻”,灵山港成了一条“生病的河”。

“那时候,谁能想到它还能变回现在这样?”如今岸边乔木成林,水下水草丰茂,傍晚常有村民来此散步、骑行。这样的场景,是马胜荣十年前不敢想象的。

灵-城区段.jpg

灵山港城区段

近年来,衢州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化“五水共治”“三水统筹”,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治水不是简单‘清污’,而是要给河流‘治病根’。” 龙游县农村水利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昕介绍,为加强源头污染管控,衢州市通过“拆、改、治”攻坚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累计关停化工企业16家、环保不达标竹加工企业260余家,整治淘汰“低小散”问题突出企业(作坊)21家,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户)1452家,倒逼“两高两低”企业转型升级。

源头管控之外,水生态的修复更需“精雕细琢”。陈昕至今对2022年兰石段的修复工程记忆犹新,“那段河岸大部分是高水位淤泥,机器一上就陷进去,岸坡上只有几棵零散、低矮的乔灌木,根本起不到固土护岸的作用。”团队最终想出了“双管齐下”的方案:水下用大块石“挤淤固基”,像修建“水下长城”一样牢牢稳住河床;岸上用生态袋层层堆叠,袋间穿插种植乔灌木,形成一道既能防洪、又能净化水质的“绿水防护带”。

这样的生态修复,在灵山港55公里主流线上随处可见。人们借鉴古人治水智慧,重塑自然弯曲的河岸线,在河道中营造深潭、浅滩、湿地和绿洲。河道修复后,衢州市以“一盘棋”思维推进水生态恢复工作,结合河道布置回流区、静水区和砂石鱼道,科学放养本土水生动物约1亿尾,岸坡种植大量芦苇、菖蒲等植物,定期捕捞清理外来入侵物种,制定18个滩地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为生物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系统。

如今的灵山港,既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好风光,又有“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好生态,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灵山港沿岸绿化面积达810亩,森林覆盖率近80%,建成近百公里绿色长廊。流域内省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流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13种增加至23种,水上白鹭成群,水中石鳞、石斑、赤鳞鱼等22种鱼类重新回归,源头区还游来了“水中国宝”桃花水母。

《博物馆》吴永祥.jpg

坐落于灵山港边的龙游县博物馆。吴永祥 摄

更让百姓舒心的是,衢州市精心打造“15分钟亲水圈”,城乡亲水圈及便民设施覆盖率达90%。沿着灵山港行走,每隔一段就有游步道、休憩点,60公里绿道串联起80余处亲水节点。“以前躲着河走,现在绕着河转。”马胜荣说,每天傍晚,栈道上都是散步的村民,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老人们坐在石凳上拉家常,“就像回到了我小时候的光景。”

好水养出“聪明鱼”,激活生态经济链

“鱼要活得‘聪明’,先得水‘干净’。”浙江龙和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双其所说的“聪明鱼”,是养殖基地培育的生态鱼,因肉质鲜嫩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张双其与灵山港的缘分,始于十几年前。“当时河水刚有好转,但很多人还不敢碰水产养殖。”他却看中了灵山港的潜力,怀着回乡创业的初心、带着“做大做强小草鱼细分市场”的商机回到龙游,在风景秀美、生态资源丰富的灵山江畔建立龙和渔业文化园。

“刚开始难啊,客户不信‘灵山港的水能养好鱼’。”张双其想出个办法:带客户去水源地实地考察。他带领客户们沿着岸边走,看水里的水草,看岸边的白鹭,看检测员当场测水质。

除了养鱼、卖鱼,张双其还围绕“渔业+”产业融合,打造集休闲娱乐、科普培训、休闲垂钓、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在龙和渔业文化园里,绿树繁花间,鸟鸣声声、鱼群欢悦,一派生态共富的魅力景象。

“好山好水是这里最好的宣传广告。”张双其感慨,“水好了,鱼就好;鱼好了,日子就好。”

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 周秋生.jpg

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周秋生 摄

好水不仅养出好鱼,更激活了“水经济”。如今的灵山港沿岸,像龙和水产这样的生态产业越来越多。全竹绿色循环产业园里,竹子被 “吃干榨尽”,从竹纤维到竹炭,全程污染“零排放”;伊利乳业、李子园、德爵啤酒、德辉酥饼等7家绿色食品饮料企业入驻,年产值达20.12亿元;漂流、露营等健康休闲运动项目带动103家民宿农家乐开张;2022年,流域全年吸引游客约28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7亿元,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好生态变好的甜头。

当清水长流、绿意常驻,带来的不仅是美丽风景,更是老百姓摸得着的幸福与希望。正如沿岸村民挂在嘴边的话:“现在的灵山港,看得见童年,留得住乡愁,载得动梦想。”

相关知识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 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负责人解读《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丽湖 养生天堂
三亚:推进水污染治理 营造美好生态环境
关于《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美丽河湖”评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我先行
【点赞】确山:幸福河湖的颜值担当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环保动态 《中国环境报》专版:济南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世界环境日:以健康之名,守护美丽中国
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国内养生度假好去处

网址: 美丽河湖:“好山好水是灵山港最好的名片”|生态日策划——中国环境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