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理工作案例:背负原生家庭创伤的“酷”女孩——抑郁学生重塑自我的心理帮扶案例

心理工作案例:背负原生家庭创伤的“酷”女孩——抑郁学生重塑自我的心理帮扶案例

心理工作案例:背负原生家庭创伤的“酷”女孩——抑郁学生重塑自我的心理帮扶案例 来 源:fudaoyuan  发布时间: 2025-01-21 08:45:01  点击次数: 675

一、案例简介

小燕是一名大一工科生,其室友向辅导员反应,她在宿舍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作息紊乱,经常逃课。辅导员主动找到小燕谈话,身材瘦小的小燕,随身携带滑板,穿着随意,表情冷酷地来到了办公室。经了解,小燕属于多子女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排行老三,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忽视。初中之前,父母忙于生计,大姐在家中像个大家长,但大姐习惯性指责她,与大姐矛盾突出,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疏离。家人想要其尽快工作,缓解家庭负担,她想到自己不能读研,也没了学习动力。小燕情绪呈抑郁状态,并出现饮食、睡眠问题,经常性哭泣,难以维持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

二、关键点分析

案例表现分析:小燕的情绪问题突出,呈抑郁心境;由于自我防御意识较强,造成人际关系疏离的现状;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学习困扰。是因潜在的心理疾病引发的学业、人际、身心发展受阻的情况。

案例根源分析:原生家庭问题是小燕存在的危机根源,在成长阶段缺少家庭的支持,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对性格、自我观念的塑造、人际交往时的情感表达负面影响,使小燕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

案例本质分析:小燕产生心理冲突的本质是其性格敏感、脆弱,表现出被忽视的低自尊,因家人对其较低评价而非常自卑,无法悦纳自己。

综上,这是一例因原生家庭的功能性缺失,难以形成自我认同,从而产生抑郁障碍的学生案例。

三、解决思路及举措

对小燕的帮扶短期内要积极关注,稳定情绪,缓解抑郁症状;长期来看要从个人成长导向出发,辩证看待家庭影响,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一)辅导初期:转介评估,积极关注,重建内心秩序

辅导员发现学生异常后,通过校内心理危机处置流程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经咨询师评估小燕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应转介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学校合作心理专科医院为小燕开通了绿色通道,经诊断确诊为中度抑郁。一方面,遵循医嘱,通过药物缓解症状;另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分析引起心理不适的背后的原因。

学校为小燕订制了“陪伴成长”计划。辅导员与小燕“每日不断联”,有时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时是倾听陪伴,使小燕始终感觉自己被关注着。心理老师每周一次咨询,利用绘画、沙盘等方式帮助她进行情绪表达,引导宣泄;鼓励小燕说出自己故事,帮助她梳理生命故事,寻找内在价值;运用情绪管理技术帮助她处理消极情绪和失眠问题。在得到共情“认可”的推动下,小燕的内心秩序得以重建,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辅导中期:家校协同,形成合力,恢复心理功能

心理问题根源是原生家庭,寻求家校良好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在整个帮扶过程中,辅导员多次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面谈、线上交流,了解到小燕父母因维持生计忙于奔波,加之多子女家庭,很愧疚地发现忽视了对小燕的关照,随之辅导员针对小燕中度抑郁的现状,向家长做心理疾病知识科普。

搭建心理老师、辅导员、同学朋辈“三位一体”校内人际支持系统,心理老师着重倾听陪伴、心理治疗;辅导员着重精神引领、行为激励;朋辈力量着重日常交流、互帮互助。通过家校资源共育,使小燕的抑郁症状缓解,心理功能恢复。

(三)辅导后期:调整认知,重塑自我,实现自我赋能

1.重构家庭关系,完善自我观念。对小燕进行家庭关系梳理,尝试运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处理家庭冲突,用成年人的思维理性分析父母行为背后的原因,学会与家庭和解。正确认识原生家庭关系和角色,觉察原生家庭如何带给自己自卑感,试着接纳过去,摆脱“不好的原生家庭的过度纠结”,完善自我观念和规划意识,用积极美好的人生目标和实际行动来重塑积极自信的自己。

2.启动积极行动,提升自我效能。辅导员向小燕详细介绍了专业的就业前景、优秀学子事迹等,并向其推荐大学生活“小妙招”“小经验”,结合小燕实际,为其设定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引导其在行动上做出改变,提升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了解到小燕对心理助人工作很感兴趣,辅导员鼓励她积极参加学校心理社团竞选,帮助搭建小燕自我展示平台,通过 “助人”行动再次进行自我疗愈,让她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小燕逐步摆脱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行动提升了自我效能感,由对未来绝望不愿想到拥有希望敢作为。

四、经验启示

学生心理问题有时不是特定事件的刺激,而是家庭中教育缺陷带来负面影响的持续。针对原生家庭引发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帮扶,我有如下思考:

(一)聚焦根源,有的放矢是前提

聚焦的根源性问题,重视藏在表象背后的长期的隐性影响。辅导员应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做好评估和预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

(二)定期随访,持续关怀是保障

原生家庭问题指向性明显的来访者,心理修复需要时间进程较长。学校应做好持续性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识别问题-寻求帮助”的链接。

(三)关注发展,重塑自我是关键

引导学生用平和的心态接纳原生家庭,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将关注点放在自我提升,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行动,探寻成长价值,实现“破茧重生”。

作者简介:房美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相关知识

心理工作案例:背负原生家庭创伤的“酷”女孩——抑郁学生重塑自我的心理帮扶案例
心理育人丨阳光笑容背后的抑郁 一则学生严重心理问题案例的处理与启示
【心理健康】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doc
工作案例丨用爱托举生命——一起抑郁病史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工作案例丨 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一环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docx 全文免费
女性心理健康案例分析(30页)
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案例.pptx
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在抑郁案例中的运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心理问题案例.pptx

网址: 心理工作案例:背负原生家庭创伤的“酷”女孩——抑郁学生重塑自我的心理帮扶案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