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口腔,家长需留意以下预警信号,及时干预预防口腔疾病:
一、乳牙萌出期(0 - 1岁)
• 异常信号:乳牙迟迟未在6 - 8个月萌出,或牙龈红肿、溃烂,伴有发热、哭闹拒食。
• 潜在风险:可能存在先天性缺牙、萌出囊肿等问题,影响咀嚼与语言发育。
• 应对措施:每天用柔软纱布蘸温水清洁牙龈;若1岁后仍未长牙,需及时就医检查。
二、乳牙列期(1 - 6岁)
• 牙齿变色: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黄色或黑色斑块,可能是早期龋或氟斑牙,需调整喂养习惯,减少含糖食物,加强清洁并就医诊断。
• 牙齿形态异常:牙齿表面有凹陷、缺损或过小牙,易残留食物残渣致龋,应及时修复,定期检查。
• 口腔异味:排除饮食因素后,持续口臭可能是龋齿、牙龈炎或消化不良,需就医排查病因,做好口腔清洁。
• 牙龈红肿出血:刷牙或进食后牙龈出血,伴随红肿疼痛,多因口腔卫生差致牙龈炎,需教会孩子正确刷牙,必要时就医治疗。
• 喂养习惯不当:含奶瓶入睡、频繁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会使牙齿长时间接触糖分,引发“奶瓶龋”,需纠正不良习惯,睡前清洁口腔。
三、混合牙列期(6 - 12岁)
• 恒牙萌出异常:恒牙已萌出但乳牙未脱落(双排牙),或恒牙萌出顺序错乱、位置歪斜,应及时拔除滞留乳牙,通过正畸干预引导恒牙正常生长。
• 咬合异常:出现“地包天”(反颌)、“龅牙”(深覆盖)或开颌等问题,会影响咀嚼、面容和心理健康,3 - 15岁是干预黄金期,需及时到口腔正畸科检查。
• 磨牙:睡眠中磨牙,可能由精神紧张、咬合紊乱或肠道寄生虫引起,可通过缓解压力、调整咬合或就医驱虫改善。
四、日常防护要点
• 定期口腔检查:孩子6个月长出第一颗乳牙后,每3 - 6个月带孩子到正规口腔机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 科学口腔清洁:2岁前家长用指套牙刷或软毛牙刷帮孩子刷牙;2岁后教孩子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分钟;餐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 合理饮食:控制糖果、糕点、碳酸饮料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增强牙齿自洁能力。
• 适龄涂氟与窝沟封闭:3 - 6岁每年2 - 4次涂氟防龋;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
关注孩子口腔健康细微变化,培养良好习惯,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笑容与灿烂童年!
相关知识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诺如病毒胃肠炎健康提示
提升突发公卫事件智能预警响应能力
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王宝山委员: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守护人民健康
2025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对策建议
2024年1月份六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及对策建议
健康预警与疾病信号
口腔健康:牙龈出血:口腔健康的警示信号。
智能儿童体温监测预警装置:开启儿童健康管理智能化新时代
儿童口腔预防保健课件PPT
网址: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儿童口腔健康预警提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