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青少年不健康运动行为干预对降低成人心血管疾病社会经济差异的潜在作用研究

青少年不健康运动行为干预对降低成人心血管疾病社会经济差异的潜在作用研究

《CJC Open》:Reducing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adul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by targeting unhealthy movement behaviours during adolescence: A protocol

编辑推荐:

  本研究针对社会经济地位(SEP)差异导致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不平等问题,通过分析美国"青少年至成人健康纵向研究"(Add Health)队列数据,采用因果分解法模拟消除(elimination)和均衡化(equalization)两种干预情景下,青少年期24小时运动行为(包括MVPA、屏幕时间和睡眠)对成人30年CVD风险的影响,为制定降低健康不平等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心血管健康不平等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尽管高收入国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下降,但不同社会经济群体间的健康差异却持续存在甚至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平等现象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显现,并持续影响至成年期。现有证据表明,体力活动不足、久坐行为和睡眠障碍等不健康运动行为,在社会经济弱势群体中更为普遍,这些因素可能共同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社会梯度。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针对青少年期这些可改变行为的干预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成人期的心血管健康不平等。

多伦多大学达拉娜公共卫生学院(Dalla Lan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青少年至成人健康纵向研究"(Add Health)队列数据,采用先进的因果推断方法,首次系统评估了青少年期24小时运动行为干预对降低成人心血管疾病社会经济差异的潜在作用。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CJC Open》期刊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几项关键技术方法:利用Add Health队列1994-2018年五波次追踪数据,构建包含12-24岁青少年运动行为(基于24小时运动指南标准)和33-41岁成人CVD风险(采用PREVENTTM30年风险评分)的纵向分析框架;应用基于g公式的因果分解法,模拟消除(全人群消除不健康行为)和均衡化(低SEP组行为分布与高SEP组对齐)两种干预情景;通过多变量调整模型控制基线及随时间变化的混杂因素;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不确定性评估。

研究结果部分,"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显示,团队分析了20,745名12-21岁美国青少年的全国代表性样本,通过五波次追踪获取了丰富的运动行为、生物标志物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人群"界定方面,研究聚焦12-24岁广义青少年期(按现代定义),确保捕捉行为发展的关键窗口。"成人CVD风险"测量创新性地采用包含12项指标的PREVENTTM评分,涵盖血压、血脂、血糖等客观指标。"社会经济指标"选择上,同时考虑父母教育程度(反映社会资本)和家庭财务困难(反映物质资源)两个互补维度。"青少年运动行为"严格按加拿大24小时运动指南定义,区分12-17岁和18-24岁不同年龄段的健康阈值。

"因果分解方法"部分的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包含时间变化协变量的结构化方程模型,证实运动行为在24小时周期内存在显著相关性,支持采用联合效应估计策略。"干预情景"分析表明,消除情景模拟全人群行为改善,而均衡化情景专门针对弱势群体,两种方法结合可区分行为分布差异与群体易感性差异的贡献。"效应测量"采用风险差(RD)和风险比(RR)双尺度评估,并通过成分数据分析处理行为间的相互替代关系。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强调,这是首项同时考察多种青少年运动行为对心血管健康不平等长期影响的研究。通过创新的因果分解框架,量化了24小时行为干预对缓解SEP相关CVD风险差异的潜在效果。结果对公共卫生实践具有重要启示:首先,证实青少年期是干预心血管健康不平等的关键窗口;其次,支持整合性"生活方式干预"比单一行为干预更具潜力;最后,为资源分配决策提供证据——均衡化策略可能比全人群策略更能有效缩小健康差距。研究采用的PREVENTTM风险评分增强了结果的临床相关性,而全国代表性样本保证了结论的外推性。

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将24小时运动行为作为整体分析,突破传统单一行为研究的局限;采用前瞻性设计捕捉行为发展的动态特征;应用前沿因果推断方法解决观察性研究的固有局限。局限方面包括自报行为数据的测量误差、残余混杂可能,以及样本中少数族裔代表性不足等问题。未来研究可结合客观行为监测设备,延长随访期,并探索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结果异质性。

这项研究为理解生命早期健康行为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交互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其政策意义在于支持将青少年行为干预纳入健康不平等防控的整体策略。特别是在数字健康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研究结果为开发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个性化行为干预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望通过精准公共卫生手段缩小健康不平等差距。

相关知识

茶多酚对心血管疾病的潜在保护作用
热水浴对心血管健康潜在益处探究.docx
Circulation女性特刊: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存在性别差异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国际合作研究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经济学评价
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肥胖患者高血压病干预效果研究
饮食及运动量化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EHJ研究盘点(IF=29.983):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健康行为干预理论与机制研究进展

网址: 青少年不健康运动行为干预对降低成人心血管疾病社会经济差异的潜在作用研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8294.html

所属分类: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