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美丽乡村游 绿色健康行 坝桥村游记:古韵今风的乡村画卷

美丽乡村游 绿色健康行 坝桥村游记:古韵今风的乡村画卷

"这石头摸着比俺家腌菜缸还凉!"老李的粗嗓门在灞桥上一嗓子吼开,惊飞了桥下歇脚的白鹭。他蹲在青石台阶上,粗糙的手指头摩挲着那些被岁月啃出坑洼的石头缝,活像在给老伙计把脉。这座横在东江上的老石桥,打咸丰年间就杵在这儿,算起来比在场所有人的太爷爷岁数都大。

清晨九点的日头刚爬上蔺草田,十几个城里来的游客踩着露水往坝桥村溜达。领队的小王举着小红旗,活像个导游界的愣头青。"快瞅那边!跟蚂蚁搬家似的!"队伍里戴渔夫帽的大姐突然一嗓子。好家伙,百十号人猫在田里割蔺草,镰刀唰唰响,捆好的草垛子堆得比拖拉机还高。有个精瘦的老汉扛着半人高的草垛健步如飞,草叶子在他后脑勺上支棱着,活像顶了朵爆炸头。

"大叔,这草割了能干啥使啊?"穿冲锋衣的小年轻凑上去搭话。老汉把草垛往车斗里一撂,抹着汗乐了:"编凉席呗!现在城里人稀罕这个,说比空调还舒坦。"田埂上飘来熬绿豆汤的香味,几个包着头巾的妇女正给干活的人送茶水。这场景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农村,只不过那时候可没人专门跑来拍照发朋友圈。

拐过新修的坝桥闸,那座传说中的老石桥突然从柳树后头冒出来。阳光给拱桥描了道金边,倒映在水面上活像个月亮门。桥头的文物保护碑上写着,这桥全长二十八米六,有三十四级台阶,每块石头都是当年工匠拿錾子一点点凿出来的。有个戴老花镜的大爷正拿着软尺量桥栏,嘴里念叨着"咸丰三年的手艺就是扎实"。

桥北头的四角凉亭里,几个老头正在下象棋。亭子顶上的彩绘褪了色,但那些描金画凤的痕迹还在,仔细看能认出是八仙过海的图案。"这亭子岁数也不小了吧?"穿汉服的小姑娘蹲在石凳边拍照。对弈的老头头也不抬:"光绪年间的物件,当年摆渡的船工都在这儿等潮水。"亭角挂着的铜铃铛突然叮当响,惊飞了檐下做窝的燕子。

村里的老房子和新楼房挨着站,活像祖孙三代的全家福。青砖黛瓦的老宅门楣上雕着五福临门,对门新刷的网红墙上画着抽象派向日葵。有个系围裙的大婶正在老宅门口晒梅干菜,看见举着自拍杆的游客就笑:"拍吧拍吧,这房子比我婆婆岁数都大,可经得住拍。"

灞桥码头的旧石阶被磨得锃亮,几尊铜像定格着船工扛包的瞬间。有个穿胶鞋的老汉正在河边收地笼,网里扑腾着几条鲫鱼。"现在东江里还有摆渡船不?"有人好奇地问。老汉把鱼扔进塑料桶:"早没啦!现在年轻人谁还坐船,电动车突突两分钟就到对岸。"桶里的鱼扑腾起水花,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像撒了一把碎银子。

日头西斜的时候,游客们又聚回桥头。穿汉服的小姑娘突然发现桥栏上有几道歪歪扭扭的刻痕,凑近了看像是"王二狗到此一游"。"这要搁现在得算破坏文物。"她撇撇嘴。旁边戴草帽的大爷笑了:"那会儿哪有这讲究,我爷爷那辈人赶集走累了,就爱在桥上刻道印子记路。"

晚风掠过河面,带着水腥气和稻花香。老石桥的影子在水里越拉越长,桥洞下的波纹把倒影揉碎又拼好。有只白鹭单腿立在浅滩上,时不时低头啄一口小鱼。这场景让人想起某位画家笔下的水墨小品,只不过画里可没有桥头卖烤红薯的电动三轮车。

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跟我们联系,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南京溧水晶桥镇:乡村旅游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生态、健康、慢生活......好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生态游为和美乡村添彩(绿色旅游 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看资阳丨资阳区张家塞乡乡村振兴纪实
绿色电能助力乡村生态游
三门峡市发布13条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线路
美丽乡村健身行引领全民健身热
(走进中国乡村)三明桂峰村掀旅游热:诗意共远方
风貌美 内涵美 生活美 南川高品质乡村旅游推动“美美与共”
健康让乡村更美丽

网址: 美丽乡村游 绿色健康行 坝桥村游记:古韵今风的乡村画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