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热门选择。在甘肃,乡村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图为陇南市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村“五福临门”民宿。(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色民宿,点亮乡村风景
甘肃历史悠久,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多元且极具魅力的乡村文化。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甘肃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乡村民宿。河西走廊的漠落客栈位于嘉峪关南市区观礼古镇,毗邻嘉市新地标夜光楼,北临讨赖河畔,南靠祁连雪山。住客可在此体验沙漠徒步后围炉听风的野趣;张掖扁都口景区周边的“祁连牧歌”民宿群则以裕固族风情为内核,白墙彩绘的游牧帐篷式客房点缀在油菜花海间,晨起可跟随牧民放牧牦牛,傍晚能参与草原篝火晚会,让游人在雪山草原的画卷里感受游牧文化的鲜活传承。
图为漠客客栈(来源:嘉峪关文化和旅游)
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依托茶园风光和生态优势,打造“茶旅融合”示范村,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带动茶叶销售和民宿经济。
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依托土窑洞打造民宿集群、乡村记忆馆,村民以土地入股旅游合作社分红,成为乡村振兴典范。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借助田园风光,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打造“彩虹田园”品牌,吸引大量游客。
还有位于“中国银杏之乡”陇南徽县田河村的徽县银杏梦谷,依托特有的自然银杏风光,建设乡村民宿、田河咖啡、乡村书屋、火锅集市、星空帐篷等特色业态,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精品民宿。
政策扶持,推进民宿发展
民宿在甘肃农文旅融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甘肃省已创建全国等级旅游民宿51家,其中,甲级旅游民宿9家、乙级旅游民宿9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图为甘南州迭部县扎尕那景区的特色民宿(来源:甘肃日报)
刚刚举行的甘肃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上,2024年新获评的7家国家甲乙级旅游民宿获现场授牌,其中甲级3家、乙级4家,年度获评数量居全国第一。民宿成为甘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多态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民宿建设,甘肃还精心打造“陇上乡遇”农文旅品牌,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潜力。
3月,甘肃以“如意甘肃‘研’途乡遇”为主题,推出100条乡村研学游线路产品,推动研学旅行发展。多样化产品,细分化市场成为甘肃民宿及乡村旅游的亮点之一。同时推动“甘味”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产品建设,让更多农特产品装满游客后备箱。
此外,甘肃还针对老年游客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康养民宿、踏青赏花为主题的慢游线路和“银发旅游专列”等特色产品,满足了老年游客对健康养生和休闲放松的需求。
图为陇南市两当县藕香居乡村民宿(来源:陇南两当文体广旅)
在这样的大力推动下,甘肃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2025)》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乡村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接待乡村游425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6%;乡村游客旅游花费141.18亿元,同比增长15.92%。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热度的持续增长,甘肃乡村旅游民宿作为乡村消费的新载体、文旅体验的新空间,将继续在乡村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甘肃的乡村因民宿而更加精彩。
来源 | 新华财经网
编辑排版 | 叶树莲 张雪梅
内容校对 | 田彦龙 陈笑强 叶树莲
审核发布 | 代明亮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