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大大小小瑜伽馆的课表,各种瑜伽流派的不同课程真真让人眼花缭乱,光是记住那些或中文或英文或梵文的名称已是让人头晕,再加上不同老师的不同诠释及教学风格,能清楚的明白各种流派课程的特点异同并选出适合自己练习的流派实在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儿。
我看到过一张图谱大概描画了瑜伽各流派相关创始人以及主要推动人的关系,真的是从最源头的印度两大传统(Vedic,Shramana)画起的。
当然,我远远不够能力和知识在本篇里从宗教源头开始梳理到现代瑜伽世界里各主要流派,只能在自己或听说或了解的基础上顺便查了查互联网上的简单资料而大概说说那些现在流行的主要瑜伽流派。
现在我们说起瑜伽源头,基本在说大概编撰于公元400年的Patnanjali/帕坦加利的<Yoga Sutras>/《瑜伽经》,而如今以体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瑜伽流派则大多可以追溯回15世纪Svatmarama所著<Hatha Yoga Pradipika>/《哈他瑜伽之光》中所传授的哈他瑜伽和被称为“现代瑜伽之父”的Krishnamacharya(1888-1989)所教授的八分支瑜伽。
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这些不同流派的缘起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吧。(任何不正之处,敬请指正指教)
1. Ashtanga/阿斯汤加 瑜伽
此派瑜伽创始人是跟随Krishnamacharya学习了二十多年的忠实弟子Pattabhi Jois(1915-2009),他于上世纪40年代末在印度南部城市Mysore成立了阿斯汤加瑜伽学院。这个流派有三大特点:体式序列固定、强调每天练习(除了每周六和每个月满月新月的固定休息)、体力要求较高。创始人已于2009年离世,现在他的衣钵由其外孙R.Sharath Jois继承。随着Ashtanga瑜伽的日渐盛行,这所位于Mysore的小小的阿斯汤加瑜伽学院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练习者络绎不绝的如朝圣般的学习和练习。我自己练习这个流派有小几年,虽然没能做到严格素食以及遵循每日练习的绝对自律,但是还是感觉到这几年从身体到心理方面的一些改变。不敢妄言这些改变是好是坏,只能说我喜欢这些改变,希望自己还能一直坚持练习下去。
2. Iyengar/艾扬格 瑜伽
这个流派以创始人名字命名。B.K.S.Iyengar(1918-2014)是Krishnamacharya的小舅子,他自幼体弱多病,从小就开始跟随姐夫练习瑜伽,不过从可查到的资料来看,Iyengar跟随Krishnamacharya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之后便开始独自“闯江湖”了。该瑜伽流派的特点在于需要用到很多辅具(瑜伽砖,瑜伽抱枕,椅子,毯子等)来帮助身体有相对局限性的练习者更舒服的到达体式,另外还强调每个体式中身体的精准顺位(什么意思呢?有人开玩笑说,Iyengar瑜伽的一个体式就可以讲几个小时,你可以想象精细到什么程度咯)。该派创始人B.K.S.Iyengar被誉为在西方世界推动瑜伽事业第一人。这个流派我练的很少,倒是买过看过几本Iyengar写的书,很喜欢《光耀生命》,不讲体式地讲瑜伽,对心和情绪的按摩疗效实打实的。
3. Vinyasa/流 瑜伽
很难讲这是否算一个流派,我也找不到所谓流派创始人的明确信息。在Krishnamacharya教授的八分支瑜伽里面Vinyasa是指将体式串联起来的呼吸和动作的结合。现在瑜伽馆一般都能看到这个流派的瑜伽课程,课程节奏较快运动强度较大,老师可以变换各种花样的体式来提升课程的趣味程度。一般来说,是瑜伽馆里比较受欢迎的课程。我曾经跟着一个很棒的教流瑜伽的老师练过两年多,那段时间里面体式的进步很多,也因为激进的心态身体上的小伤小痛经常不期而至,而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里吸引我的闪光点,直到今天仍然铭记在心。
4. Power/力量 瑜伽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个美国人Beryl Bender Birch和Bryan Kest跑到印度Mysore跟着Pattabhi Jois学习Ashtanga瑜伽,之后他们回到美国分别在东海岸和西海岸开始教授瑜伽。但是呢,他们并不是教授在印度学到的严格遵循固定体式序列的ashtanga,而是将相关体式(及变体)做了自由的编排而形成了同时兼具运动性和花样性的独立风格来迎合西方市场。很难讲清这两个人到底谁是这个流派的创始人,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Power瑜伽听起来和上面讲到的Vinyasa瑜伽很相似,你可以看到的是始于“现代瑜伽之父”Krishnamacharya的八分支瑜伽对当代瑜伽运动的影响。我曾经耳闻过香港某知名瑜伽馆的Power瑜伽课程很彪悍(强度大体式难)很受欢迎,于是在后来一次到台北短暂停留期间试了该瑜伽馆的台北分馆同样的课程,不过遗憾的是,没有见识到这个流派课程的彪悍,更多的感觉是它和Vinyasa瑜伽实属同门。由此也能看出即便同样的流派课程,不同的老师可以教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5. Hatha/哈他 瑜伽
我觉得要说清楚Hatha瑜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有印度传说云,大神Shiva是Hatha瑜伽的创始人,他在一个荒岛上悄悄教授他的妻子Hatha瑜伽,结果被河里的一条鱼听到学去并传给了世人。现在我们说起Hatha瑜伽,更多的是在说<Hatha Yoga Pradipka>/《哈他瑜伽之光》中关于此派瑜伽的内容。《哈他瑜伽之光》是15世纪由印度瑜伽先哲Svatmarama编撰,他在这本书中讲述了通过体式、呼吸、手印以及清洁法的练习来达到三摩地(禅定)境界。而到了当代,最先在西方流行起来的Hatha瑜伽其实可以涵盖泛指大多数后来源自Krishnamacharya的不同流派(如Ashtanga, Iyengar, Vinyasa等)的体式练习,强调Ha(阳)和Tha(阴)的协调。而如今在沪上瑜伽馆开设的Hatha瑜伽课程,一般包括体式和呼吸法的练习,课程节奏相对缓慢,从体力要求程度上来说明显低于Ashtanga、Vinyasa、Power等瑜伽流派。
6. Sivananda 瑜伽
此流派由印度灵修及瑜伽行者Swami Sivananda(1887-1963)在Hatha瑜伽的基础上创立,后来由其弟子Vishnudevananda发展并发扬至西方世界。这个流派的瑜伽课程一般由挺尸式或呼吸法开始,之后会做几轮拜日式的体式练习,再之后是一组十二个的固定体式来加强脊柱的力量和灵活,当然,唱颂冥想也是可以选择加入课程的安排。我没有看到沪上哪家瑜伽馆有这个流派的课程,不知道在其它国家或地方,此流派现今状况如何。
7. Jivamukti 瑜伽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还是两个美国人:David Life(艺术家)和Sharon Gannon(舞者、音乐家),在纽约一起创立了这个瑜伽流派。这两位创始人在80年代至90年代分别到印度学习了Sivananda瑜伽和Ashtanga瑜伽。而他们自己创立的这个流派则在缘于Hatha瑜伽和Ashtanga瑜伽的体式练习中融入了灵修因素,从形式上来说,除了体式练习,还可以有唱颂、有冥想、有音乐等等。Jivamukti是一个梵文词,Jiva意指万物生灵,Mukti意指自由解脱。我在沪上某瑜伽馆上过为数不多的几次这个课程,隐约记得老师带着小铜铃,在最后挺尸式放松结束的时候我是被悠悠的铃声唤醒的。
8. Bikram/热 瑜伽
此派创始人Bikram Choudhury1944年出生于印度,从幼年时开始学习Hatha瑜伽,之后他自己创立了在高温(40度)环境下练习固定26个体式的Bikram瑜伽(俗称热瑜伽)。他在上世纪70年代移民至美国并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后开始做Bikram瑜伽教师的培训和授权。噢对了,之前好像有报道过关于这个流派创始人性丑闻的案子,不知道后来结果如何了。我感觉至少从身边环境看来,这个流派还是很受欢迎的,猜测着大概缘于高温教室里一个多小时的大汗淋漓能助力减肥和排毒的美好愿景吧。
9. Yin/阴 瑜伽
Yin瑜伽是一种缓慢的被动式的练习流派。所谓缓慢就是每个体式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三到五分钟),所谓被动就是练习者本身不用力,在身体摆到合适的体式后让肌肉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动拉伸。Yin瑜伽其实最早是上世纪70年代发源于北美的一种运动,由Paulie Zink创立。而这位当时练功夫和教道家瑜伽(是什么我也搞不清楚)的Paulie创立这项运动时也不是叫Yin瑜伽,而是叫Yin-Yang瑜伽,因为他在缓慢长时间停留的所谓Yin的体式中还穿插了主动式练习的Yang的体式(可以理解为在别的瑜伽流派里那些常规体式)。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末Paul Grilley接触了当时的Ying-Yang瑜伽而接着成为这个流派的拥护者。Paul Grilley彼时已经是一位有专业解剖学背景的瑜伽老师(学习并练习Ashtanga瑜伽和Bikram瑜伽),他和他的学生Sarah Powers学习了Paulie Zink的Yin-Yang瑜伽,保留并发展了Yin体式而正式将这个流派命名为Yin瑜伽。沪上瑜伽馆大多有这个流派的课程,我很喜欢晚上练练它,对放松安神很有帮助。
最后想说的是,瑜伽流派远远不止上面所列之九种,我个人认为瑜伽流派没有好赖之分,持之以恒重于判断选择,不管是否已在练习之道上,愿我们都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生活。
图文完整版贴于个人公众号:公众号文
相关知识
了解瑜伽流派,不同瑜伽流派的特点和区别
瑜伽流派分析
瑜伽的流派分为哪些
关于瑜伽流派,你应该知道这些!
瑜伽流派与哲学:介绍不同的瑜伽流派和瑜伽的哲学思想
瑜伽的五大流派
入门课 4 瑜伽的流派
哪种瑜伽流派最适合你
瑜伽流派分类:22种瑜伽流派,你喜欢哪一种呢?(上)
哪些瑜伽流派更适合减肥塑形
网址: 那些瑜伽流派们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