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传染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传染性较强、发病率较高、易引起大规模传播的疾病,如新冠肺炎、肺结核、艾滋病等。这类疾病需严格防控,采取强制报告、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防止扩散。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乙类介于甲类(最高风险,如鼠疫、霍乱)和丙类(监测管理,如流感)之间,需通过科学评估确定,主要依据包括:
传播能力:是否可通过空气、接触、血液等途径快速传播; 1.致病严重性:是否易导致重症或死亡; 2.社会影响:是否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恐慌。 3.常见乙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
、狂犬病
、疟疾
、登革热等。
强制报告:医疗机构发现病例后,需2小时内上报疾控系统,确保信息及时透明。 1.隔离治疗:患者需接受定点医院隔离,密切接触者可能需医学观察,防止社区传播。 2.消毒与防护:对患者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医务人员执行二级防护(如医用防护服、护目镜)。 3.疫苗接种:部分乙类传染病(如乙肝
、狂犬病)可通过疫苗有效预防。4.甲类:最高级别,需采取封锁疫区、交通检疫等极端措施(如鼠疫
)。 乙类:防控措施相对灵活,但需依据疫情动态调整(如新冠肺炎
曾按甲类管理)。 丙类:以监测为主,如手足口病
、流行性腮腺炎
。降低传播风险:通过早期干预减少扩散,如对肺结核
患者实施直接面视下服药(DOTS)。 1.保护易感人群:针对艾滋病
等疾病,推广安全套、母婴阻断技术。 2.减轻医疗负担:通过预防减少重症患者,避免医疗资源挤兑。3.主动配合: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如实告知接触史; 1.接种疫苗:如乙肝疫苗
、狂犬疫苗
; 2.健康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3.消除歧视:不因疾病污名化患者(如艾滋病感染者)。4.
乙类传染病的分类和管理并非一成不变。例如,2023年1月,新冠肺炎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体现防控策略的动态性。公众需关注权威信息,科学防护,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相关知识
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 新冠病毒是乙类传染病吗?
传染病筛查挂什么科
传染病八项包括什么?检查前必搞懂
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简史
甲乙丙传染病的上报时间
共用针灸针会不会被传染什么病比如乙肝
传染病预防常识是什么
怎么查传染病
【传染病八项是什么】
孕期什么时候查传染病呢?
网址: 什么叫乙类传染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