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这类疾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水源、食物等途径扩散,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能引发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健康威胁。

病原体驱动1.

传染病的核心是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

(如流感病毒

、新冠病毒)、细菌

(如结核杆菌)、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

)、寄生虫

(如疟原虫)等。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疾病症状、传播方式和危害程度差异显著。

传播途径多样2.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释放的飞沫(流感

、肺结核

)。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皮肤接触疱疹病毒

)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如门把手、餐具)。 食物/水源传播: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如霍乱、甲型肝炎

)。 血液/体液传播:通过输血

、性行为或共用针具传播(如艾滋病

、乙肝

)。 虫媒传播:蚊虫、蜱虫叮咬传播病原体(如疟疾

、登革热

)。 流行性与季节性3.

传染病的传播可能呈现暴发流行(短时间内局部集中发病)或大流行(跨国或全球传播)。部分疾病如流感、手足口病

具有季节性,与气候、宿主行为等因素相关。

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无症状但携带病原体)及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如禽流感中的禽类)。 1.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转移到易感人群的路径,切断传播链是防控关键。 2.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更易感染,如未接种疫苗者或免疫系统较弱者。3.法定分类1.

根据危害程度,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如鼠疫

、霍乱)、乙类(如艾滋病、新冠肺炎

)和丙类(如流感、手足口病),不同类别对应差异化的报告和管控措施。

预防与控制2.隔离与治疗:对患者或疑似病例实施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疫苗接种:通过免疫接种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如麻疹疫苗

、HPV疫苗)。 卫生干预:勤洗手、戴口罩、消毒环境等降低感染概率。 检疫措施:对入境人员、动物及货物实施检疫,防止输入性疫情。 公共卫生体系3.

完善的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机制及国际合作(如世界卫生组织框架)对防控全球性传染病至关重要。

健康威胁:重症传染病可导致高死亡率或长期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

引发的瘫痪)。 1.经济负担:疫情暴发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劳动力短缺及旅游业停滞。 2.心理影响:大规模疫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歧视或社会信任危机。3.天花

:人类通过疫苗接种唯一消灭的传染病。 COVID-19:由新冠病毒引发,2020年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艾滋病:全球累计感染超4000万人,抗病毒治疗已显著降低死亡率。

通过科学防控、公众意识提升及国际合作,传染病的传播可被有效遏制,但新发传染病(如猴痘、新型禽流感)的威胁仍需持续警惕。

相关知识

传染病预防常识是什么
蛔虫病是传染病吗
【传染病八项是什么】
传染病筛查挂什么科
【什么是Y染色体遗传病】
常见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病毒感染是什么
【传染病三项检查是什么】
【遗传病是什么?】
孕期什么时候查传染病呢?

网址: 什么是传染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