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多种传染病预防健康宣传及指南

多种传染病预防健康宣传及指南

春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师生家长们,务必保持警惕,加强防范措施。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感染以及食源性疾病。同时,学生们还需留意水痘、麻疹和百日咳等传染病。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大家的健康与安全。

0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干咳、乏力等。当前,虽然我国新冠感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冬季仍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因此建议师生家长们继续保持警惕,加强个人防护。

预防措施包括:日常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密切留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感染新冠病毒后,遵循医嘱,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做好自我隔离和健康监测。

0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是流感暴发的易发地点。

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加强通风,减少聚集,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的传播。
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居家休息并密切观察自身状况,避免带病工作或上课。若需外出或与他人接触,请佩戴口罩以减少疾病传播。若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0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该病毒主要通过食物、水或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等途径传播,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我们应遵循“病从口入”的原则,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食物和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关键。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制度,包括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等。若发现疫情,需及时报告并落实病例隔离、呕吐物规范处理、环境清洁消毒等措施。同时,加强食品和饮用水管理,确保食堂卫生及餐具清洁消毒达标。此外,完善校园洗手设施并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教育也至关重要。

04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发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如食物中毒。由于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制作的冷食类食品易受污染,因此节假日外出就餐时需特别警惕。

预防措施

家庭预防方面,我们应保持厨房清洁、生熟分开、食物彻底煮熟、适宜温度下保存食物以及使用洁净的水和食物原料。学校方面,则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并规范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2、规范食品采购流程,确保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的严密性。
3、强化食堂日常操作规范,并加大消毒频次和力度。
4、完善校园洗手设施,同时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以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05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冬春季节高发。其特征为皮肤和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伴有轻度的全身症状。水痘的潜伏期较长,且在整个感染期间都具有传染性,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患者及其物品均可传播。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托幼机构和学校等人群聚集地易发生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干燥;切断传播途径,如对公共物品和患者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以及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水痘疫苗。

06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患者在急性期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病毒后几乎全部发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高峰。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广泛接种麻疹疫苗,同时隔离患者以减少传播,并对患者的衣物和房间进行适当的消毒和通风。
加强锻炼,勤洗手,时刻保持个人卫生。
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07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程可长达2-3个月,因此得名。该病的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主要通过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是主要发病群体,而潜伏期通常为7-10天。在潜伏期末到病后2-3周的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为预防百日咳,我国儿童在出生后的3、4、5月龄以及18~24月龄,都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对于年长儿、成人和备孕人群,为提高抵抗力,也可进行加强免疫。
病人管理
确诊病例应遵循医嘱,在家或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佩戴口罩直至咳嗽症状消失。
接触者管理
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需进行医学观察21天,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托幼机构在医学观察期间,应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的追踪。
切断传播途径
病例的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扫除,并经常晒衣被。对于病例的痰液和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处理。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传染病预防接种
健康宣传: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docx
疫苗接种与传染病防控: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指南
购物指南:预防接触传播传染病方法
预防传染病的多方面健康提示
春季传染病,预防我先行丨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
预防传染病知识
预防接种传染病表格总结.docx
科学预防,共筑健康——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健康普及】“预”见夏季 “防”护健康——夏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网址: 多种传染病预防健康宣传及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