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全部问题>儿科>小儿综合>宝宝现在快6个月,平时一直纯母乳喂养,才添加辅食两天,上午1/8鸡蛋...
会员777123990已回复
近多半个月晚上睡觉一个小时一哼唧,还不睁眼哭闹,还老是摇头,现在左前胸下肋骨比右边有点高,头后有枕突现象,是缺钙么?请问怎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郑雪辉主任医师衢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三级甲等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矮小、性早熟)、小儿喘息性疾病、心血...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上述的描述都是属于宝宝缺钙的症状的建议亲一定要给宝宝及时的补钙的6个月的宝宝不建议添加鸡蛋的鸡蛋不是很容易消化的亲最好等宝宝8个月以后在适当的添加的没有添加过的辅食是不建议同时添加的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你祝宝宝健康成长
有用0
相关问答
现在的观点是6个月添加辅食,当然也不能太晚,不能因为母乳量够,就一直拖着不加辅食,这也会影响宝宝体内的一些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最晚6个月以后要加辅食,当然根据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也有所不同,如果宝宝母乳不够吃,尽量还是添点奶粉看看吃不吃。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六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开始以含铁米粉为主,含铁米粉中的铁剂能够补充体内铁的不足,而且容易消化,适合开始添加选用。如果孩子能接受得了,逐渐增加米粉的量和次数。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来说1,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添加辅食,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母乳中的营养不能满足六个月的婴儿的生长需要,可以补充一些补充的食物。
第二、六个月的婴儿消化系统也会比刚出生的婴儿更加成熟,可以消化一些比较软的食物,在这个时候补充一些辅食,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发展。
第三、六个月之后,婴儿会长出乳牙,有利于牙齿的咀嚼功能。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没有特定的,是根据宝宝的需要来的。只要宝宝哭啦,检查是不是拉啦,不是应该就是要喝奶奶了,就给。一般3个小时喂一次,喂到觉得他有吸但是没有吞的时候,就表明他只是在吸没有喝了。这时碰碰他,如果他不继续吞,那就可以把奶奶拿出来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6个月左右可以添加辅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如果母乳充足,那么可以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6个月之前完全进行母乳喂养。辅食的加入要逐步的增多,从水到汁,到软的,到稀粥、稀饭、煮面,慢慢的到普通的食物,通常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过渡。在宝宝6个月以内,如果没有足够的母乳,也可以适当的增加配方奶粉,奶粉的用量要从稀到浓。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给宝宝添加辅食,一定要按宝宝的营养需要与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每增加一种,要试着吃数日,如果宝宝消化良好,再增另一种食物。添加量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增加。宝宝如果患病或者天气太热时,应暂缓给宝宝增加新品种辅食,以免消化不良。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相关知识
母乳宝宝几个月加辅食最好 宝宝辅食添加时间表
宝宝最好吃几个月母乳?母乳一直很少了,到底怎样喂养科学些?
母乳喂养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宝宝辅食添加顺序.doc
宝宝添加辅食时间表
【宝宝几个月可以添加辅食】宝宝添加辅食的信号
6个月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宝宝如何添加辅食.doc
7个月后给宝宝做辅食鸡蛋羹,加上这蔬菜,补钙补铁,营养翻几倍
根据最新的规定,世界卫生组织是要求纯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到宝宝6个月再添加辅食
网址: 宝宝现在快6个月,平时一直纯母乳喂养,才添加辅食两天,上午1/8鸡蛋黄,下午苹果香蕉泥4调羹!出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