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南方电网广西贵港供电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覃塘区樟木镇的贵港市汉世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化养殖场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只见饲养员轻点触控屏,全自动料线随即精准运作,将精确到克的营养饲料投放到每一个食槽。自动喂料系统、自动环控系统等一系列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养殖告别传统模式,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化。而在这高效运转的背后,电力如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贯穿养殖全产业链,为产业蓬勃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港市汉世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化养殖场概貌。邱盛达 摄
“从禽畜饲养到环境控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贵港市汉世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剑武感叹。在养殖环节,自主研发的养殖管理系统是养殖场的“智慧大脑”。母猪的配种信息、分娩信息、猪仔的断奶信息等数据被精准记录,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室大屏系统或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掌握猪的个体监测数据。全自动智能化饲喂系统同样依赖电力运作,饲料通过料塔进入pvc管道,由驱动器输送至料线,再根据猪的品种、生理阶段、日粮结构等因素,实现自动智能化精细喂饲。在精准的电力控制下,饲喂效率大幅提升,饲料浪费显著降低,为生猪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供电人员用无人机对用户线路进行测温,保障线路稳定运行。邱盛达 摄
电力赋能的“触角”未止步于养殖环节,而是向整个产业链延伸。汉世伟数智化养殖场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借助电力驱动环保设备,采用“漏粪地板+固液分离+黑膜厌氧池+2级AO+混凝沉淀池”的现代化养殖环保处理模式。养殖产生的液体废弃物经处理后达到农灌用水标准,固态废弃物则经无害化处理及发酵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周边3000多亩甘蔗地和果园的灌溉,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物随意排放的问题。这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不仅推动元金、川山2个村的生猪养殖产业实现绿色转型,还带动500多名农户参与到生态养殖中。经达标处理的粪水用于瓜果、甘蔗灌溉,既消除了养殖污染风险隐患,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了养殖污染有效防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产业效益稳步提升的多重目标。
供电人员向企业了解用电情况。邱盛达 摄
据悉,樟木镇目前共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3个,其中农业农村部示范场1个,自治区示范区3个。目前建成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28家,年生猪出栏110万头,商品猪出栏13万头,预计2025年达到存栏120万头,商品猪出栏14万头;蛋鸡产业规划产能达350万羽,预计2025年蛋鸡实际存栏量超25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0.42万亩,水产品产量0.2738万吨,预计2025年达到0.29万吨。
养殖业加速向规模化、智能化转型,对供电稳定性、容量及响应速度要求愈高。为精准适配这一需求,贵港供电局精准施策,近三年在樟木镇新建1座35千伏临时简易站、新搭设10千伏及以下线路198公里,保障大容量用电;向偏远养殖点延伸线路、增设台区,破解供电“末梢难题”,并强化巡检抢修,筑牢硬件基础。同时,深化实施“首席客户经理+首席问题解决官”机制,前者全程跟进用电流程,后者协调跨专业资源,聚焦“用好电”痛点攻坚,力促“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已成功办结43件事,为养殖业发展注入了持续稳定的电力动能。
在科技与能源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中,电力赋能养殖业的实践,既是传统产业升级的生动范本,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创新探索。从智能猪舍里跳动的电流,到田间地头循环利用的资源,电力如同纽带,串联起产业发展的上下游,织就出一幅高效、绿色、惠民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未来三年,贵港供电局计划在樟木镇建成1座110千伏变电站,并新增8回10千伏线路,持续深化电力与养殖产业的融合。可以预见,这条全链条电力赋能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书写更多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精彩故事。
相关知识
贵港电力赋能养殖业全产业链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糖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
区块链赋能大健康生态产业链
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精深加工“链”动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加快构建“电动贵州”产业链生态圈
区块链技术赋能健康产业 助推大健康事业发展
“党建链”赋能蔬菜发展“产业链”
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全产业链全业态发展大产业丨刘仲华谈科技赋能六堡茶产业发展路径
阿里健康:电商龙头打造完整大健康产业链,集团资源赋能平台发展
农业农村部调研贵州电商云:希望“一码贵州”平台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更好以数字赋能农业
网址: 贵港电力赋能养殖业全产业链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