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如同一场身体的“攻坚战”,而术后康复则是重建健康的“恢复期”。科学的护理能显著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风险。无论是微创手术还是大型手术,术后护理都需围绕饮食、活动、疼痛管理三大核心展开,看似细微的细节,往往决定着康复的质量。
饮食调理:为身体“添砖加瓦”
术后饮食的核心是“循序渐进,精准补给”,不同手术类型的饮食禁忌各有侧重。
消化道手术如胃肠、胆囊手术后,需从禁食到流质饮食(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待肠道通气(放屁)后,再添加粥、蒸蛋等半流质食物,全程避免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
非消化道手术如骨科、妇科手术,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次日尝试清淡饮食。伤口愈合需要蛋白质,可多吃鸡蛋、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同时搭配新鲜蔬菜,预防卧床导致的便秘。
需要警惕的误区盲目给术后患者喝浓汤(如猪蹄汤、鸡汤)。其实汤中大部分是脂肪和嘌呤,真正的营养仍在肉里,建议将肉炖烂后连肉带汤一起吃。此外,糖尿病患者术后需控制主食量,痛风患者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高的食物。
活动管理:动静结合促恢复
术后“躺得越久恢复越好”是常见的错误观念,科学活动能预防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早期活动术后6-24小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踝泵运动(勾脚再伸脚,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尤其适合下肢手术患者,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逐步下床术后第2-3天,可先坐床边适应5-10分钟,无头晕不适再扶床站立,逐步过渡到缓慢行走。骨科手术患者需借助助行器,避免负重过早;腹部手术患者活动时可用手轻按伤口,减少牵拉疼痛。
活动时需遵循“不劳累、不疼痛”原则:每次活动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若出现心慌、气促或伤口疼痛加剧,应立即停下休息。
疼痛管理:科学止痛不硬扛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休息,还会延缓伤口愈合,正确应对疼痛是康复的重要环节。
疼痛分级可通过“数字评分法”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以下可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4分以上需及时告知医生,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和老年人需调整剂量。
用药误区很多人担心“止痛药会上瘾”,其实术后短期(1-2周)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成瘾风险极低。反而强忍疼痛会导致血压升高、睡眠障碍,不利于恢复。
物理缓解方法伤口冷敷(术后48小时内)可减轻肿胀疼痛;热敷(术后72小时后)能促进血液循环。咳嗽或翻身时,用手或枕头轻压伤口,可减少震动带来的疼痛。
术后康复是一场“持久战”,饮食上循序渐进、活动时量力而行、疼痛时科学应对,这三大要点环环相扣。家属需多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持续发热、排尿困难等异常,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记住,耐心与科学护理相结合,才能让身体更快回归健康轨道。
范亚伟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西大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知识
术后疼痛管理,促进舒适康复的策略
腕关节脱位术后运动疗法的疼痛管理策略
疼痛管理全攻略大全.docx
术后疼痛护理:从评估到管理
术后疼痛管理与整体健康
婴幼儿围术期急性疼痛的管理策略
术后疼痛管理该怎么做?
康复护理中的疼痛管理策略和技巧.pptx
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攻略
疼痛管理在康复中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管理疼痛促进康复
网址: 术后康复期的饮食、活动与疼痛管理攻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