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福建省队运动员健身指导计划及多种形式探索

福建省队运动员健身指导计划及多种形式探索

01福建省队运动员健身指导计划

◇ 1.方案背景和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省队运动员深入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系统化、持续性的健身指导服务,省体育局最近发布了《福建省队运动员进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长效化机制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规定,各运动管理中心需每年至少选派省运动队参与此类服务活动四次,而省队运动员(正式运动员)则应每年投入不少于六小时的服务时间。预计到2023年,这一服务将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为校园和社区提供稳定的体育指导。而在2024至2025年间,省队运动员的参与将进一步深化,不仅服务效果显著提升,更将形成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统筹推进的工作体系,为建设体育强省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 服务形式和具体模式

《实施方案》还详细列举了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的四种主要服务形式。

◇ 共建模式

“共建”模式是指与周边的中小学校或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将省队运动员的健身指导服务与他们的文化学习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参与党团主题活动、学校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周)活动、社区运动会或健身体育赛事以及全民健身展演等多元化活动,省队运动员将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学生和社区居民共同学习、共同建设,从而有效地推动健身指导服务的深入开展。

◇ 课堂模式

“课堂”模式将省队运动员融入全民健身计划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管理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健身课堂”与“冠军健身课堂”,并结合线上线下平台,开设科学健身讲堂。

◇ 志愿者模式

“志愿者”模式将省队运动员纳入“志愿者”管理体系,通过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于健身指导的志愿工作之中。在运动员外训期间,可以充分利用驻地附近的中小学校和社区(乡村)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教育和红色教育活动,同时,不忘组织健身指导工作,将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

◇ 其他模式探索

省队运动员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入学校或社区,开展多样化的健身指导活动。条件允许的运动队(员)甚至可以进一步走进农村、连队、厂矿等基层单位,以扩大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实施方案》也强调,各运动管理中心需根据运动队的独特项目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小学生和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易于接受的健身活动。此外,还需探索建立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的健身指导服务,以推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的项目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同时,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进校园、进社区项目。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
福建省健康管理师协会健康艺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父母100天成长计划+”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中学运动队管理及训练社团化模式探讨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行动计划
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上海出台全国首个专项计划
福建省高校青春健康能力提升活动在福州开展
运动队训练计划(八篇)
优秀运动员退役角色转换模式及二次职业生涯设计心理指导体系研究
建立健康的员工福利计划

网址: 福建省队运动员健身指导计划及多种形式探索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