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丹·法尔科内(Dan Falcone)今年71岁,退休前曾是一名销售经理。他热爱音乐,每周六晚上都会去一家非商业广播电台担任DJ,播放他喜欢的50-70年代金曲。他还喜欢旅行、陪孙辈们一起玩耍。
很难想象,这位看上去乐观、健康的老人,已经与2型糖尿病斗争了20多年。
忽视病情10年,他的血糖、体重双双超标
法尔科内有糖尿病家族史——他的父亲和姐姐都有糖尿病,他也早在40多岁就确诊了2型糖尿病,却并没有引起重视。
“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慌的。我以为自己能控制好,但实际上并没有马上做出改变,结果忙着忙着,完全把病情抛之脑后了。”每天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让他体重攀升,血糖逐渐失控。
虽然有在吃口服降糖药,但他的病情依然逐渐恶化,10年后已经到必须打胰岛素的地步。“那些年一直没觉得特别难受,但我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都在上涨。”
图片来源:123RF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一位儿时共同的好友见到了高中时的老同学、麻省大学纪念健康学院糖尿病卓越中心的联合主任——大卫·哈兰医生(Dr. David Harlan)。哈兰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胰腺都变成‘大码’的了”。
法尔科内明白,这是在委婉地提醒他“体重已经严重超标、胰腺也在超负荷运转”。正是这句话点醒了法尔科内,让他决心严格控制血糖,也为他的健康带来了转机。
减重50多斤、血糖趋于稳定,4个习惯助他成功“逆袭”
哈兰医生为法尔科内制定了详细的生活护理和治疗计划。在规律用药的基础上,通过坚持4个好习惯,法尔科内成功控制住了体重和血糖,这些秘诀也值得糖友们学习:
1. 每天至少走1万步、每周累计35-40英里(相当于56-64公里)
法尔科内表示,选择长距离步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我的减肥过程并不剧烈,而是缓慢、稳定的,这样才能享受这个过程,并长期坚持下去。”
这个运动很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可以做。天气好的时候,他喜欢在户外散步,天气冷或下雨的时候,就去商场里散步,或者在家里的跑步机上开启步行模式。“我的锻炼计划几乎是风雨无阻。到处都可以成为我的健身房。”他笑着说。
他会每天戴上运动手环记录步数,看到完成的数字会很有成就感。
图片来源:123RF
2. 饮食减量、注意均衡,每餐只吃1盘
法尔科内将自己的餐量减少到“1盘合理的量”,并且非常注意饮食的均衡。
他之前喜欢吃一些不算太健康的食物,现在依然喜欢,但他会刻意减少食用量和频率。比如他一直爱吃的意大利面和肉丸,现在控制在每个月或每6周才吃一次,“就当是偶尔犒劳自己一下。”
即使是去外面餐厅吃饭,他也会兼顾健康,比如肉菜尽量选择烤制的肉,而不是油炸的。
3. 定期监测、反馈与复诊
法尔科内每周都会将血糖值和体重上传到健康APP、同步给哈兰医生,在定期沟通的同时,每年还会去找哈兰医生复诊。
4. 找到动力和支持,保持好心态
法尔科内表示,自己控血糖的动力之一是为了家人。“我想活下去,想陪伴我的孩子和孙辈们更久一些。”
除了家人,他对旅行和音乐的热爱也不断激励着他,让他总有一些盼头,让生活多姿多彩。
哈兰医生指出,心理健康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虽然大家都知道要重视身体健康,但如果缺乏动力和支撑,疾病管理的过程就可能相当辛苦,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缺乏动力,就会变得倦怠和抑郁。很多血糖失控的患者都表示,他们在血糖管理过程中出现过负面心态,却无人倾听、无人理解。
哈兰建议,要经常与医生沟通、咨询健康指导方案,以及多学习健康知识、理解疾病管理的原理(“为什么这么做可以改善我的病情”),这些都可能让患者有得到支持与帮助的感觉,从而保持更积极的心态。“多和别人聊聊你想达到的目标,不要轻言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就能改善血糖、血压和胆固醇指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寿命。”
此外他指出,随着医药和护理技术的进步,一些控制血糖的同时能降低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风险的新药不断涌现,也进一步改善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图片来源:123RF
如今,法尔科内的体重已经减轻了60磅(约27公斤,即54斤),糖化血红蛋白从10.8%降到了6.7%(已达到多数指南建议的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即<7%,距离更严格的<6.5%的目标也更近了),而且成功停用了胰岛素,可以仅靠口服降糖药和每周注射一次度拉糖肽控制血糖,血压也得到了控制。
法尔科内把自己的成功案例分享出来,也可以激励期待其他糖友们做出改变。“如果没有做出改变,我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也可以有今天。既然我能做到,那么相信你也可以!”
糖尿病的生活管理:营养+运动两手抓
法尔科内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调整,即使是已经患病二十多年、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也能像他一样“赢回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国《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营养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糖症,特别是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更是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1.营养管理
(1)少荤多素: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可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帮助搭配不同种类食物。(相关阅读: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食谱,15天不重样!)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2)控制总热量:通过“吃+动”的平衡,维持健康体重。每日膳食总能量以达到或保持健康体重为宜,注意肌肉量的维持。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控制能量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 kcal左右的能量摄入。
(3)主食粗细搭配:碳水化合物占每日能量45%-60%,同时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多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比如全谷物、杂豆、加蛋面条、意大利面、新鲜山药、蔬菜和水果、肉蛋类、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等,全谷物和杂豆可占主食一半;限制高GI食物(精米白面、土豆泥、烤红薯、膨化薄脆饼干、白糖、蜂蜜等)的摄入。
(4)常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建议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常见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豆类和魔芋。每天保证新鲜蔬菜(≥500克)的摄入量;两餐之间的加餐可吃低糖和低GI的水果。
(5)尽量避免精制糖、添加糖:不喝含糖饮料(包括果汁饮料),即使是代糖饮料也要少喝,尽量选择水和淡茶等饮品。
图片来源:123RF
(6)控制脂肪总量,选择更优质的脂肪:脂肪摄入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尽量避免油炸食物和其他含反式脂肪酸(如反复使用的油、起酥油、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如五花肉、排骨、猪肋条、牛腩、动物油等)摄入,建议供能比不超过10%;适当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多脂鱼、坚果、豆制品等)摄入比例。
(7)规律进餐、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可先吃蔬菜、再吃肉蛋和主食。
(8)戒烟戒酒:任何含酒精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都没有好处。
2. 科学运动
(1)减少静坐时间:减少每天静坐少动的时间,连续静坐时间不建议超过1个小时,坐久了定时起来活动活动。
(2)有氧运动为主,多种运动结合:
每周3-7天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跳舞、球类活动等):每次持续或累计30分钟以上(无运动习惯的可从20分钟逐步增加到60分钟左右);
每周2-3次的抗阻训练(如平板支撑、哑铃、弹力带):每次2-4组、每组10-15次,要训练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肌肉部位的训练至少间隔1天。
每周2-3次的柔韧性训练(静态或动态拉伸):每次拉伸保持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每个动作总拉伸时间至少60秒。
(3)有运动基础的可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即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包括变速跑、有氧操等。
运动注意事项:
(1)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建议餐后1小时运动,避免空腹锻炼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运动前后也要注意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7~10 mmol/L,2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5~13.9mmol/L。若血糖水平低于3.9 mmol/L,则不能进行高强度运动。建议开始锻炼的初期,可在以下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运动前15~30分钟;如果运动超过1小时,每30分钟测一次;运动后半小时。规律运动一段时间后,可减少血糖监测频次。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的患者,运动中需要关注低血糖相关症状,或在医生指导下在运动当日酌情减少用量。
运动结束后,可适量食用低GI的食物,如麦片、水果、干果等。
图片来源:123RF
(2)无运动习惯的人建议量力而行,逐步增量: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尤其是肥胖人群,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逐步增加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3)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2天,以防止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敏感性过度下降。
(4)伴随并发症的患者还要注意:
合并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时应结合减重方案。
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注意溃疡保护,采取正确的足部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鞋袜。足部溃疡没有愈合的患者,应避免负重和水下运动。
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屏气动作。患有严重非增生性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都应该避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摇晃、头朝下和屏气用力等动作。
合并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的高血糖患者: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参考资料
[1] Type 2 Diabetes Success Story: Dan Falcone (umassmed.edu). Retrieved Aug 18, 2025 from https://www.umassmed.edu/dcoe/diabetes-care/success-stories/2024/02/dan-falcone/[2] The New Definition of Healthy Living (aarp.org) . Retrieved Aug 18, 2025 from https://www.aarp.org/health/conditions-treatments/healthy-with-conditions/[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的通知. Retrieved Aug 18, 2025 from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7/content_6960475.htm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健康榨知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半年血糖从16降到5.5,3个降糖习惯值得学习
一69岁大爷糖尿病多年,选择低糖饮食,两年后血糖真的稳了吗?
糖尿病低龄化趋势明显 “小糖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患糖尿病越来越瘦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瘦怎么办?
早餐吃这老五样,血糖稳定,糖尿病越来越好,身体更健康
糖尿病人想要血糖稳定,养好7个生活习惯
很多糖尿病是吃出来的!8个饮食习惯让血糖飙升,最后一个真没想到
糖友血糖平稳为什么却越来越瘦
【健康教育】很多糖尿病是吃出来的!8个饮食习惯让血糖飙升,最后一个真没想到
网址: 71岁大爷患糖尿病20多年,血糖却越来越稳定!原来他有4个降糖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