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习惯与人格养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太大的改进。因此,尽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学生在年龄小的时候,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而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如果等到不良学习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使他们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他们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逐步训练他们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等。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实践证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既容易产生也容易消退,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另外,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相关知识
小学生健康饮食班会: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培养婴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饮水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网址: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