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理危机的重要性
在面临心理危机的时刻,许多人都渴望得到支持。一个触动人心的对话、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一个深情的拥抱,甚至是一句简单的关心和问候,都能成为他们最需要的安慰。而我们的倾听和理解,更是能给他们带来力量和勇气。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这份力量的使者。
【 心理危机的概念 】
心理危机,这一看似深奥的词汇,实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心理危机"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概念,它指的是在面临困境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产生的情绪波动及行为失控,进而导致自我价值怀疑的心理状态。 在面临困境、挫折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个体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深层的心理困扰,这就是心理危机。它可能表现为情绪的剧烈波动、行为的失控,甚至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然而,正是这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彼此的关怀与支持。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鼓励,都可能成为他们走出困境的力量源泉。因此,深入了解心理危机,不仅是对他人的一份关爱,更是我们作为人类共同体,共同面对生活挑战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 心理危机的表现与原因 】
心理危机,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常常由突发事件或重大生活事件引发,如严重的灾难或精神压力,导致个体内心深处产生痛苦体验和暂时的身心失衡。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危机常由突发事件或重大生活事件引发,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恐惧,伴随一些生理症状。核心在于其应激反应的本质,是一种自然的自我保护机制。 面对这样的危机,人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身心反应,包括情绪上的紧张、焦虑、恐惧,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同时,心理危机还会造成诸如胃肠不适、睡眠障碍、肌肉紧张疼痛以及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紊乱等生理症状。心理危机的核心在于其应激反应的本质,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当个体感知到危险时,会触发反击或逃跑的自动防卫反应,若无法实施这些反应,则会出现冻结状态,这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当这种防卫反应过度固结,即被封锁的身心防卫状态无法得到释放时,便可能引发创伤性症状,如持续的痛苦体验和身心紊乱。
【 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
面对心理危机,三大原则需被遵循: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干预、提供充分支持、通过实际行动来缓解危机。 在处理心理危机及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需遵循三大原则:首先,要针对个体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给予当事人充分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最后,注重实际行动,通过具体行动来缓解危机。
02危机干预的原则
【 针对性原则 】
在处理心理危机时,首要任务是迅速而精准地确定需要干预的具体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制定相应措施。在处理心理危机时,首要任务是确定需要干预的具体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引导个体正视并宣泄痛苦。 当个体面临心理危机,他们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困难和挑战,选择将痛苦深藏心底,导致情绪持续低落。因此,作为危机干预者,我们需要及时介入并引导个体寻求帮助。如果个体能够敞开心扉,正视自身痛苦,并在我们的启发和引导下适当宣泄情绪,这将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 支持性原则 】
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个体对支持的需求比平时更为迫切。危机干预者不仅要提供专业支持,还需确保个体能从社会环境中获得支持,帮助其在危机中感受到被支持。 他们不仅需要专业心理危机干预者的支持,也期待从家庭和单位等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应确保当事人能够随时感受到,无论身处何地、面临何种困境,都能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行动性原则 】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行动性原则强调帮助当事人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有所作为。要让个体在危机中有所作为,危机干预者需积极行动,给予支持和引导。 由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常会逃避困难和矛盾,或采取不恰当的应对措施,因此,危机干预者需要积极行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心理急救指南2013》,心理危机急救应遵循三步走流程:首先观察当事人的安全状况和实际需求;其次,通过开放式提问了解当事人的感受、经历和需求;最后,与当事人充分沟通并站在其角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包括帮助当事人应对问题、寻找资源和联系相关支持系统。
“要真正关怀一个人,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他及其所处的世界,做到身临其境,如同他本人一般去感知。我们不能仅仅从外部进行审视或观察,而是要融入他的生活,体验他的生活模式、目标与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真正贴切的支持与帮助。”——Mayeroff(1971)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心理危机干预与药物支持.docx
心理危机的干预方式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
心理健康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
心理危 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pdf
心理危机干预有哪三种
网址: 心理危机与干预:提供关键时刻的温暖支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