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练习瑜伽半年,为了尽快做到 “一字马”,每次拉伸时都强行按压腿部,结果导致大腿内侧韧带拉伤,休养了一个多月才能恢复。临床数据显示,约 30% 的瑜伽爱好者曾因练习不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问题,其中脊柱、膝关节、肩部是高发受伤部位。瑜伽本身是有益身心的运动,但如果忽视身体极限、动作不规范,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掌握以下 5 个安全法,能让瑜伽练习更安全,在提升柔韧性的同时避免风险。
瑜伽中有很多拉伸和扭转动作,热身不足会导致肌肉弹性差、关节灵活性低,增加受伤概率。正式练习前,需用 10-15 分钟进行全身热身,重点激活将要用到的肌群。
可先做 5 分钟动态拉伸:站立位交替高抬腿,活动髋关节和大腿肌肉;弓步蹲转体,拉伸腰腹和臀部;手臂绕环,活动肩关节。再做关节活动:颈部缓慢左右转动、肩膀前后环绕、手腕和脚踝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 10 圈。最后通过猫牛式等基础体式,让脊柱逐渐适应弯曲和伸展,为后续练习铺垫。
热身的标准是身体微微发热、微微出汗,此时肌肉血液循环加快,弹性增强,能更好地应对后续动作的挑战。避免跳过热身直接进入高难度体式,即使是有经验的练习者,也需通过热身唤醒身体。
很多人练习瑜伽时追求 “标准动作”,强行拉伸或扭转身体,这种攀比心态是受伤的主要原因。身体的柔韧性存在个体差异,且每天的状态也会变化,应根据当天的身体感受调整动作幅度。
每个动作做到 “有拉伸感但无疼痛” 即可,当身体发出刺痛、麻木信号时,需立即减小幅度或停止动作。例如做下犬式时,若膝盖后侧紧绷,可弯曲膝盖,不必强求腿部伸直;做鸽子式时,若髋部紧张,可在臀部下方垫瑜伽砖,降低动作难度。
避免用外力强行按压身体,比如同伴协助拉伸、用重物压迫肢体等,这种被动发力会越过肌肉的自我保护机制,直接损伤韧带和关节。记住,瑜伽是与自己身体对话的过程,而非与他人比较的竞赛。
动作不规范会导致关节受力不均,长期积累易引发慢性损伤。练习时需关注身体力线,确保关节处于中立位,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
站立类体式(如山式、战士式)中,膝盖应与脚尖方向一致,不要内扣或外翻,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脚;前屈体式(如站立前屈)中,从髋部弯曲,而非强行弯腰,避免腰部过度代偿;倒立等支撑类体式中,手臂需垂直地面,肩膀远离耳朵,防止肩部受压。
初学者可对着镜子练习,观察身体是否歪斜,或请专业教练纠正动作。掌握基础体式的发力方式后,再逐步尝试进阶动作,不要急于挑战高难度体式而忽视动作本质。
过度练习会让肌肉和关节得不到修复,增加受伤风险。每周练习 3-4 次为宜,每次 60-90 分钟,给身体留出恢复时间。
每次练习需包含热身、正式体式、放松三个阶段,其中放松阶段不可忽视。结束后用 5-10 分钟做婴儿式、平躺扭转等放松动作,配合深呼吸,帮助肌肉恢复。若当天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可减少练习强度,以修复性体式为主。
避免连续多天练习同一部位的体式,例如每天都做大量脊柱后弯动作,易导致腰椎过度伸展。可交替安排不同侧重点的练习,如周一练核心,周三练柔韧,周五练平衡,让身体全面发展。
瑜伽辅具(瑜伽砖、瑜伽带、瑜伽毯等)能帮助调整动作幅度,减少关节压力,尤其适合初学者和身体僵硬者。
做坐姿前屈时,若手够不到脚尖,可用瑜伽带绕过脚掌,双手拉住带子两端缓慢发力,避免腰部弯曲代偿;做战士三式时,可用瑜伽砖放在手下方支撑,帮助保持平衡,减轻腿部负担;膝盖不适者可在跪姿体式中垫瑜伽毯,减少膝关节压力。
辅具不是 “能力不足” 的象征,而是安全练习的工具。随着身体柔韧性提升,可逐渐减少辅具依赖,但不要为了 “不用辅具” 而勉强自己。此外,练习时需穿防滑瑜伽服,选择专业瑜伽垫,避免因打滑导致动作变形或摔倒。
瑜伽的核心是 “身心合一”,安全练习才能享受其带来的益处。通过充分热身、感知身体极限、规范动作细节、合理安排练习、善用辅具这 5 个安全法,能有效降低受伤风险,让身体在柔韧中保持稳定,在练习中获得健康与平和。若练习后出现持续疼痛、肿胀等症状,应暂停练习并及时就医,避免小损伤发展为慢性问题。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练习这六个瑜伽体式可以提高柔韧度瑜伽练习
不够柔韧可以练瑜伽吗
瑜伽柔韧性的训练
初学者全身柔韧性训练方法
瑜伽怎么练腿部柔韧
锻炼身体柔韧性的瑜伽体式练习
男女健身房室内训练瑜伽:提升身体柔韧性与力量
瑜伽饮食与身体柔韧性练习的新视角
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瑜伽
练习瑜伽要讲柔韧性吗
网址: 瑜伽练习不当伤?爱好者掌握5个安全法,柔韧身体无风险!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