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课程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索

课程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索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系统阐释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概念,要求教师从活动观的视角设计课堂教学。新高考实施以来,听、说、读、看、写等各项技能整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如何遵循活动观理念开展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是许多英语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一节高中英语读写课入手,探索如何基于活动观,依托新教材读写板块实施教学,提高读写教学的实效,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 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读写结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将“读” 归为理解性技能,将“写”归为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技能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高考试题中加入了读后续写及概要写作等要求,便是读写技能结合的典例。根据《课标》对语言技能的要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设计了读写结合的板块(Reading for Writing), 为教师开展有效的读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教材读写板块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采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模式。除了理解文本基本信息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结构、语言特征、修辞手法等, 为写作活动做铺垫。(2) 采用过程性写作模式。教材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板又为写作支架,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 再将知识迁移运用到新语境中,从而达成写作目标。(3)强调同伴评价,并提供同伴评价标准。在每个写作任务链中,都设置一个同伴评价环节,并提供了评价标准(checklist), 这有助于学生通过审视他人和反思自己,调控写作策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是课程内容通往课程目标的桥梁。活动观强调围绕主题意义,深入研读语篇,挖掘其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活动观明确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涵盖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思维的层次性,引导学生在基于语篇、 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各个层次实践活动中探究主题意义,锤炼语言水平, 实现深度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以学科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为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指明了方向。学习活动观作为新时代新教学观下的外语教学主张,显示出重要的育人价值。

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读写教学的几个原则

(一)深入语篇研读,梳理核心内容

语篇承载着学习内容,语篇研读是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起点。 在开展读写教学之前,教师应从 what,why,how 三个 角度入手,深入剖析文本核心教学内容,探究文本内容内在的关联,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有机整合碎片化的信息,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课堂学习活动。

(二)阅读服务于写作,以读促写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阅读虽先于写作,却服务于写作。阅读教学应以写作为目的,阅读时间应少于写的时间。阅读文本为写作提供了思路和可操作的模板,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 针对写作目的开展阅读教学。要通过设计少而精的阅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收集写作所需材料, 内化所学语言知识,为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做准备。阅读活动的设计应主要围绕学习理解类开展,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特征、提炼结构化知识、搭建写作支架,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三)确立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读写结合教学的活动设计大致可分为设置写作情境、关联主题意义、 提炼文本内容、分析语篇结构、分析语言特征、搭建写作支架、完成写作任务、评价与批判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活动都为下一 个活动奠定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参与这些活动,才能对每个版块充分理解。教师在实施这些活动时,要避免以讲授的形式将语篇研读的结果展示给学生,替代学生完成语言活动。要树立学生才是活动主体的意识, 引领学生积极与语篇互动,与同伴交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语言实践。

(四)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活动观的三大类学习活动共包含九个小层次活动,不一定要在一节课内全部完成。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依据课本, 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 针对教学目标来灵活选取、整合文本内容。尤为重要的是,各个活动之间要形成关联性、统一性,体现思维提升的层次性,让前一个活动成为后一个活动的能力阶梯,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

(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评价、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 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助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同伴互评环节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修改意识。必须注意的是, 教、 学、评是一个动态的、步调一致的过程,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贯穿学习活动观的读写结合 教学探索

本文选择了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择性必修) 》第四册第二单元 Using Language 读写板块作为案例,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探讨以 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依托的读写结合设计思路。

(一)文本分析

文本的主题是“描述标志性的动物”。What: 本文是一篇问答式专栏, 以新媒体语篇形态呈现。语篇设计的语境是野生动物专家回答一些关于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的疑问。Why: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四种澳洲标志性动物,研习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讨论并形成写作提纲,最后写一篇介绍中国国宝大熊猫的说明文,以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增强民族自豪感。 How:从写作技巧上看,本文虽是一篇科普文,专家却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巧妙结合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介绍四种澳洲标志性动物,带给读者新颖的阅读视角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够:①分析以新媒体语篇形式呈现的科普小品文。②研习文本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 并正向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③依据写作提纲描述中国的标志性动物——大熊猫。④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完善作品并展示。

(三)活动过程

本节课活动设计突出了“以读促写” 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大类学习活动贯穿始终。 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由低阶到高阶交替螺旋上升。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

通过视频、图片,展示澳洲四种标志性动物:kangaroo,koalas,Tasmanian devil,duck-billed platypus, 并提问: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iconic animals in Australia ?”引导学生从distribution,appearance,diet 等方面进行初步讨论,并进行记录。告知学生不了解的信息先不写,让他们带着疑问完成接下来的阅读任务。

展示本节课写作任务:2022 年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掀起一场熊猫热。恰逢某国际英文杂志的 “Iconic Animals ”栏目面向全球中学生征稿,请你以一个“熊猫粉”的身份, 写一篇短文应征。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开展讨论:“What aspects should be covered in your article ? ”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引出话题,引导学生快速关联阅读主题;通过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写作任务,进而带着目的进行阅读。

(2)获取与梳理

学生带着教材活动 1 中的问题阅 读语篇,从获取的信息中梳理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四种不同动物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提炼出 distribution, appearance,diet,babies,relationship with humans,measures from the government等内容要点并记录下来。

学生快速阅读,锁定含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如:“The noise they make could wake the dead. Frightening !”( 夸张)“Though it may lay eggs in a nest, just like a bird , it’s actually a primitive mammal.”( 比喻)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方式梳理内容要点,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支撑。学生深入语篇,学习如何利用幽默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介绍科普小品文。学生完成以上两个活动后,可从内容、语言、修辞三方面形成写作任务的初步框架。

2. 应用实践类活动

(1)内化与应用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教师对语法的讲解,学生可以用上述所学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造句:

① They are really quite big and clumsy, but the truth is,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popular worldwide who have a furry appearance in black and white. (插入语,定语从句)

② Do you know how much it loves bamboo? An adult panda eats 10-18 kilograms of bamboo each day !(互动性句式)

③ When pandas roar, the noise they make is like a train passing through a tunnel . Amazing! ( 夸张)

④ The black fur around its eyes is appealing, just like wearing a pair of sunglasses.( 比喻)

在本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完成单句写作,充分内化所学语言,为后续的篇章写作做好

铺垫。

(2)迁移创新类活动

①创造与想象

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收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信息,然后结合阅读中获取的结构化知识,从内容、结构、 语言方面列出写作提纲。

基于提纲,完成写作:

When talking about iconic animals in China, the first thing that comes to my mind is definitely the giant panda.

The panda,which is very cute and popular worldwide , is one of the rar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It has a wide distribu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Shaanxi Province and Gansu Province. The panda has a clumsy figure and a furry appearance in black and white,especially the black fur around its eyes,which makes it look like wearing a pair of sunglasses.Although Looking quiet and lovely, it can actually be fierce. When it roars, the noise is like a train passing through a tunnel.Amazing! The panda’s diet is mostly bamboo. Do you know how much it loves bamboo? Believe it or not, an adult panda eats 10-18 kilograms of bamboo each day!

Serving as a peace ambassador, pandas have been sent to many other countries as gifts, where they have received a warm welcome.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开展同伴合 作、交流,将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整 合加工。将阅读中所学语言知识迁移 到新的

语境中, 完成本节课写作任务, 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

②批判与评价

学生互评,修改文章

Use the checklist to help you comment on the passage.

Does your partner focus on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an iconic animal?

Does your partner use any rhetorical devices to make his(her) writing vivid and interesting?

What other aspects do you suggest need to be improved?

学生小组讨论:你怎么看待国宝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所起的作用?

在本活动中,学生通过互评同伴文章,审视自己的不足,提高修改意识及调控写作策略。学生深入讨论写作任务背后的主题意义,批判性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从而提高自身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语

实践表明,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知识获得、能力转化和素养形成。然而,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读”和“写”不能割裂开,阅读中的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为写作做铺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②要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 让学生尽早明晰本节课的写作任务, 进而带着目的以学习和模仿的视角展开阅读。③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重点从文本内容、结构、语言、 修辞等方面开展学习活动,督促学生边阅读边记录梳理语言知识,搭建写作支架。④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时间,不要因为赶进度而忽视某一个教学活动,因为学生的学习理解是一个渐进的、知识内化、迁移创新的过程,所以教师须保持耐心。

本文中的课例紧扣活动这一主线,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以写作任务为引领,以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任务的达成为路径,带领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运用英语,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写作技能,体验情感态度,提升思维品质,引发价值思考。新时代背景下, 广大教师应把握课程新理念、 深入研究新教材、发挥教学新智慧, 在课堂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 高洪德 .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04):1-6.

( 作者黄丽媛,福建省龙岩市第四中学教师,一级教师 )

转载自《课程·教学新探》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以主题语境为引领,以问题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让语文学习更加整合——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探索 汪莉
探析新课改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文化进英语课堂”创新教学实验校项目专家入校指导培训丨北京西总布小学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活动探析
英语书法活动总结(5篇)
《正常人体学》课程双语教学经验的探讨
05.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选取主题
当代医学英语综合教程Ⅱ——关注健康

网址: 课程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索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