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歌学写字》是以一首首韵文儿歌来呈现汉字书写的指导用书。每首小儿歌里,包含着生字的“结构、笔顺、占格、压线笔、字理”,最后根据儿歌韵文的“押韵”去编写。从每一笔的占位,字的整体比例,字理来源,到最后呈现朗朗上口的韵文儿歌,可以看出都是经过反复琢磨、讨论、推敲、修改而成的。这“短小精炼、朗朗上口”的儿歌将汉字书写和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一并呈现,读者可以边读儿歌边书写。细细思量,行笔中的起承转合、轻重力度、高低呼应、穿插规避均有所得。每一首韵文儿歌力求将汉字的字形、字理准确完美展现。
水
日积月累
水(河水)(开水)
水,甲骨文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有的甲骨文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两边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山涧。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崎岖岩壁的形象淡化为流动的曲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表示岩壁的折线简化成一竖,将篆文的四点液滴形状连写成,泉流的象形特征由此消失。
去
日积月累
去(回去)(过去)
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像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凵”(厶)。有的篆文在“去”的字形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隶书将篆文的“凵”草写成“折”加“点”的“厶”。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人”简化成了“土”;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撰稿人:罗老师教研工作室编写团队
视频讲解:安虹
让爱传递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