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智能健康检测方法与流程

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智能健康检测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智能监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智能健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对病患者的健康检测一般是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检测或者治疗,无法在任意时刻进行对检测者进行监测,无法实时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
3.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时远程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智能健康检测方法。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智能健康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包括: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并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所述识别模块设置有摄像头;检测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接,用于检测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并输出基础数据;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模块所输出的基础数据并将基础数据传递给云服务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检查者需要检测身体状态时,开启摄像头,从而通过启动识别模块即可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同时检测者可以自行通过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当检测者检测完成后,检测模块将检测者的基础数据传递给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获取检测者身体的基础数据后,将其传递给云服务器,医护人员通过云服务器可以远程获取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可以初步对判断检测者的身体状态,从而医护人员可以急时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同时可以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之间的接触,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通过这种远程诊断高效又安全。
7.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血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检测者的血压数据;血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检测者的脉率、血氧饱和度和灌注指数;无接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检测者的心率、呼吸率及体温;其中,所述血压检测单元、所述血氧检测单元和无接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者可以自行通过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得到检测者身体的基础数据,通过血压检测单元可以检测检测者的血压数据,通过血氧检测单元可以获取检测者脉率、血氧饱和度和灌注指数,其中血氧饱和度是临床上重要的基础数据,通过无接触检测单元可以获取心率、呼吸率及体温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所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云服务台,进而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初步判断检测者的身体状态。
9.可选的,所述无接触检测单元还包括:红外线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检测者的体温;微波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检测者的心率和呼吸率。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者检测时,红外线检测子单元通过辐射的原理,通过吸收检测者所辐射的红外线,进而获取检测者的体温;通过微波检测子单元检测检测者的心率和呼吸率,从而获取检测者的基础数据,红外线检测子单元和微波检测子单元操作简单,无需检测者保持陪护仪与自身的连接才可完成检测,相对来说,对检测者检测专业性要求低,提高陪护仪的实用性。
11.可选的,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相连接,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指数并传递给所述数据检测模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检测检测者所在的环境的状态,并将其反馈给云服务器上,被检查者可以通过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实时了解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情况。
13.可选的,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设置有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接,检测者通过所述显示屏幕能够与外界进行视频通话。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检测者症状进行问诊时,通过通讯模块可以实现医护人员与检测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医护人员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此外,检测者还可以通过通讯模块与其他人进行联系,满足检测者与外界联系的需求,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检测者能够急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15.可选的,包括急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接,所述急救模块用于与外界急救联系。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者发生意外或者有需要时,启动急救模块,急救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向外界发起通讯联系,进而检测者可以得到急时的帮助。
17.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无线传输方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模块与云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采用无线连接,当两者发生数据传输时,无线连接的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又能急时了解检测者的身体数据与身体状态。
18.一种智能健康检测方法,包括:s1、识别检测者面容,以确定检测者的身份信息;s2、获取检测者的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s3、基于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做出对应诊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识别被检测的面容,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并获取该被身份信息的检测者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基于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医护人体做出合理又科学的诊断,从而使医护人员对检测者的身体状态有大概的了解;在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下,通过获取检测者身体的基础数据,做出对应的诊断信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医护人员只需在确认检测者身份信息及基础数据后,即可对检测者完成初步诊断,减少检测者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
20.可选的, 还包括:s4、设置查看权限。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根据检测者的基础数据做出诊断,只有在查看权限内才可查看检测者的诊断结果,可以让检测者亲属急时得知检测者的身体状态,也保护检测者的隐私。
22.可选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s41、输入联系人联系方式;s42、选择优先联系人。
23.其中,联系方式包括微信、电话和邮箱。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包括微信、邮箱和电话,从所输入的联系人选择作为优先联系人,当检测者需要时,可以急时联系紧急联系人,以帮助检测者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获取帮助。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检查者需要检测身体状态时,开启摄像头,通过启动识别模块即可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同时检测者可以自行通过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医护人员通过云服务器可以远程获取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可以初步对判断检测者的身体状态,从而医护人员可以急时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2.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这种远程诊断高效又安全;3.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所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云服务台,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云服务台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初步判断检测者的身体状态;4.红外线检测子单元和微波检测子单元操作简单,无需检测者保持陪护仪与自身的连接才可完成检测,对检测者检测专业性要求低,提高陪护仪的实用性;5.可以实时检测检测者所在环境的质量情况,进而便于检测者急时改善所在环境;6.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检测者症状进行问诊时,通过通讯模块可以实现医护人员与检测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医护人员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7.检测者还可以通过通讯模块与其他人进行联系,满足检测者与外界联系的需求,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检测者能够急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智能健康陪护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的智能健康陪护方法步骤s4的流程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识别模块;11、摄像头;2、检测模块;21、血压检测单元;22、血氧检测单元;23、无接触检测单元;231、红外线检测子单元;232、微波检测子单元;3、数据传输模块;4、云服务器;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6、通讯模块;61、显示屏幕;7、急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是一种便捷又可远程进行诊断的检测设备,可以将其安装于轮椅、床头柜等位置上,当检测者需要检测身体状态时,检测者无需前往医院等场所,通过陪护仪系统即可进行检测并获得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医护人员可远程获取检测者的基础数据,医护人员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可以快速又便捷地对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做出初步诊断。
30.参照图1和图2,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包括识别模块1、检测模块2和数据传输模块3,识别模块1设置有摄像头11,识别模块1与检测模块2相连接,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3相连接,数据传输模块3的输出端与云服务器4相连接;摄像头11拍摄检测者的面容,通过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识别并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检测者通过检测模块2检测自身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传递给云服务器4,医护人员通过云服务器4即可获取检测者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从而医护人员通过基础数据可远程初步判断检查者的身体状态,可以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直接接触,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在检测者的配合下,医护人员可实时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
31.其中,数据传输模块3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3为wifi无线连接方式,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与云服务器4采用wifi无线连接方式,wifi无线连接方式的稳定性高,可以减少基础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丢失的情况。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连接方式还可以是4g无线连接方式或者5g无线连接方式,数据传输模块3与云服务器4之间还可以通过蓝牙的连接方式实现连接。
32.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还可用于防止老人丢失,由于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与云服务器4采用wifi无线连接方式,当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与云服务器4之间的距离过远而致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与云服务器4之间的连接断开,当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与云服务器4断开后,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设置有sim卡,智能健康监护系统通过sim卡将报警信息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给监护人的手机,通过将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设置于老人所需的轮椅上,老人由于腿脚不便,通常外出会通过使用轮椅的方式。
33.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检测模块2包括血压检测单元21、血氧检测单元22和无接触检测单元23,其中,血压检测单元21为血压计,通过血压计与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相连接,当检查者需要检测血压数据时,检测者在静坐一段时间后,可以自主使用血压计进行检测;血氧检测单元22为血氧仪,检测者通过使用血氧仪可以检测脉率、血氧饱和度和灌注指数,血氧饱和度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此外,检测者通过无接触检测单元23可以检测心率、呼吸率和体温。
34.更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无接触检测单元23包括红外线检测子单元231和微波检测子单元232,红外线检测子单元231通过吸收检测者发射回的红外线,以得到检测者的体温;微波检测子单元232通过发射并放射回电磁波,以获取检测者的心率与呼吸率。通过采用无接触检测单元23检测以获取基础数据,使得智能健康监护系统更便于操作与使用,且当检测者是小孩或者烧伤患者时,相对于传统需要通过电线检测的方式,可以减少与检测者的皮肤直接接触,避免检测者遭受感染。
35.通过检测模块2获取检测者相关的基础数据,以便医护人员可以对检测者做初步诊断,为了使医护人员可以更加了解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参照图1和图2,智能健康监护系统
还包括通讯模块6,通讯模块6设置有显示屏幕61,显示屏幕61与识别模块1相连接,即显示屏幕61与摄像头11相连接,当医护人员基于基础数据还需要对检测者进行面诊时,通过通讯模块6可与检测者实现视频通话,通过摄像头11可以使医护人员看到检查者,而检测者则可以通过显示屏幕61看到医护人员,模拟现实中的面诊,拉近医护人员与检查者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对检查者做出较为准确的初步诊断,同时又可以进一步获取检测者的身体状态,此外检查者还可以通过通讯模块6与外界其他人联系,满足检测者日常的社交需求。
36.医护人员通过通讯模块6可以对检测者进行面诊,同时检测者还可以通过通讯模块6满足基本的社交需求,老人或空巢等人员使用时,由于此类人员腿脚不便,身边容易出现独处的情况,为了让其发生意外时,可以急时联系到监护人等,参照图1和图2,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还包括急救模块7,急救模块7与通讯模块6相连接,检测者开启急救模块7,急救模块7通过拨打系统内设置的紧急联系人,通过通讯模块6与紧急联系人联系。
37.当检测者发生意外或者急需与外界联系时,通过启动急救模块7,急救模块7会自动通过通讯模块6与外界发起视频或语音联系,以保证检测者能及时联系到外界,以确保检查者在需要时可以急事联系外界。
38.检测者可以通过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自行进行检测,还可以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护人员检测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进行社交。
39.此外,参照图1和图2,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还设置有空气质量检测模块5,空气质量检测模块5与数据传输模块3相连接,还与显示屏幕61相连接,空气质量检测模块5检测检测者所在空气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和颗粒指数等,将这些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传递给医护人员,此外,这些数据还通过显示屏幕61进行显示,检查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幕61参看。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包括识别模块1、检测模块2和数据传输模块3,识别模块1设置有摄像头11,通过摄像头11可以对检测者进行拍照,再通过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识别并确认检测者的身份,检测者通过检测模块2可以自行检测身体,并得到检测者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数据传输模块3与云服务器4相连接,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传递给云服务器4,进而医护人员可以远程得到检测者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基于基础数据做出对应的诊断,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直接接触。
41.本技术还公布一种智能健康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42.参照图3,s1、识别检测者面容,以确定检测者的身份信息。
43.其中,通过摄像头11识别检测者的面容,基于图像识别与处理对检测者的身份进行确认,以得到检查者的身份信息。
44.s2、获取检测者的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
45.其中,在识别检测者身份信息后,获取检查者的身份状态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如:心率、体温和脉率等基础数据。
46.s3、基于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做出对应诊断。
47.其中,获取检测者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后,医护人员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对检测者
的身体做出初步诊断,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测者直接接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提高其工作效率,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检测者定期进行检测时,检测者通过自行检测将获得基础数据,医护人员无需亲自上门,或者检测者去医院才可进行检测,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
48.具体的,参照图3,该方法还包括:s4、设置查看权限。
49.其中,医护人员在获取检测者的基础数据后,对医护人员的身体状态做出初步诊断,检查者和医护人员均可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查看,通过设置查看权限,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检查者的亲属均可自行查看检查者的初诊结果。
50.具体的,参照图4,步骤s4还包括子步骤:s41、输入联系人联系方式。
51.其中,通过设置查看权限,在得到授权后,可以参看检查者的诊断结果,进一步的,通过输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可以是手机号码、微信和邮箱等社交联系方式,进而使联系方式的主人得到授权,进而可以随时参看检查者的诊断结果,检查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幕61进行设置。
52.s42、选择优先联系人。
53.在授权的联系方式中,选择优先联系人,当检测者需要时,可以优先联系该联系方式,当检查者发生意外或者其他情况下,检查者可以急时得到帮助。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能健康检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检查者的面容信息,确认检测者的身份信息,在确认检查者的身份信息后,获取检查者身体状态的基础数据,基于检测者的基础数据,医护人员做出对应的诊断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基础数据对检查者的身体状态做出初步诊断,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医护人员与检查者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知识

一种老人健康智能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系统
智能驾驶域控系统健康监控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一种老人健康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一种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构建.pptx
人体健康智能监护系统
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介绍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远程健康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AI健康监测系统:守护健康的智能伙伴

网址: 一种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及智能健康检测方法与流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