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28日上午,A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功举办“教育心理戏剧:高校心理工作者赋能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特别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校园戏剧节特聘专家、IDEAC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中方委员会成员雷晓彤老师,面向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组教师及心理辅导员开展体验式培训,探索戏剧在心理教育中的独特力量。
6月27日上午九点工作坊正式启动。中心何姣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初衷,并隆重介绍了主讲人雷晓彤老师。随后,雷老师从教育心理戏剧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导大家进入戏剧的世界。在每位成员的自我介绍和“用身体打招呼”的热身游戏之后,现场气氛迅速活跃起来。随后,以“定格画面”的形式,通过身体正常走、快走、慢走、静止和大脑正常速度、快速、慢速、静止等不同状态的体验和分享,大家共同在一天24小时的经历中展现各自的生活状态,体悟和分享身体与内在意识间的拉扯与冲突、自我控制与自我强度。
在活动感悟分享之后,雷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自我“卡点”的找寻,每位成员都以“卡点”的姿态、声音展现自己,随着“卡点”状态的不断升级,现场的氛围也达到了高潮。随后,大家被分成了小组,每个人都以“卡点”的身份介绍自己并回应他人,而小组的其他成员则对“卡点”进行提问。最后,小组成员们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卡点”,并进行了替身训练。
6月28日,雷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绘本《大脚丫跳芭蕾》,通过沉浸式心理戏剧工作坊体验个体在困境中成长的心路历程。活动包括“声音拼贴”“内心独白”“定格画面”等多个环节,每位参与者在故事中化身为主角贝琳达,重新演绎与回应她的人生抉择。虽然这是一个看似轻松的儿童故事,但其中所暗含的社会偏见、个人坚持与内在觉醒引发了现场参与者的强烈共鸣。在表演与讨论的交替中,大家纷纷表示“既像在玩,又像在疗愈”“在贝琳达身上看到了自己”。 最后,所有成员们围成一圈,以“我就是贝琳达”的方式为一天半的工作坊画上句点。
本次工作坊融合教育戏剧与戏剧治疗的核心技术,引导参与者在“玩耍中体验”,唤醒内在的生命创造力;在“角色中照见自己”,于扮演中完成自我理解与情感转化;更在沉浸式的故事世界中,开启了一段深刻的内在成长旅程。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体验式培训不仅拓展了心理工作的专业视野,也带来了真实、温暖而有力的心理触动,为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赋能。
撰稿:杨欣馨
审稿:何姣
相关知识
(心理)教育戏剧 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职责
以戏塑心 戏剧教育助力特教心理健康发展 暨创新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坊
教育戏剧心理健康.pptx
第六届“对话·学校心理教育”论坛暨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举办
学校举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工作论坛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时节心语”创意工坊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举办“应用戏剧与团体心理辅导的结合运用”主题培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分析
网址: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教育心理戏剧:高校心理工作者赋能工作坊”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