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他减了400多斤!减肥学好三板斧,避开三误区

他减了400多斤!减肥学好三板斧,避开三误区

ADCountdown Time  | 广告

 尊贵的用户,已为您跳过广告

 您上次观看至-:-处,已为您续播

正在加载 视频播放器。

当前时间 0:00

时长 27:10

加载完成: 0%

央视网消息:近日,在一期《读书》节目中,主持人李潘与中日友好医院代谢减重中心主任孟化医生、青年相声演员苏璟璇一同探讨了一个引发全民广泛关注的话题——“国家喊你减肥了”。这句看似调侃的话,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民生关切与健康警示。节目中,孟化医生用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为我们揭示了肥胖问题的严峻性,而苏璟璇则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从120斤减至95斤过程中对科学饮食的感悟。

这期节目不仅是一次读书分享,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民健康公开课。它告诉我们,体重管理已不再是单纯追求“A4腰”的个人审美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关乎国民健康、社会医疗成本乃至国家未来的战略层面。那么,我们该如何响应这声“呼唤”,科学地“减肥”,实现真正的健康呢?

一、警钟长鸣:读懂肥胖背后的“国家账本”

为什么国家要“喊”我们减肥?孟化医生在节目中给出了答案,这背后是一本沉重的“国家健康账本”:

1. 超半数成年人“亮红灯”: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超重率34.3%,肥胖率16.4%)。这意味着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攀升至65.3%。

2. “万病之源”并非危言耸听: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土壤。节目中提到,肥胖与超过200种疾病相关,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与13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3. 巨大的医疗成本压力:随着肥胖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攀升,国家的医保负担也日益沉重。据预测,到2030年,因超重肥胖产生的医疗费用将高达4180亿元人民币。这笔巨大的开支,最终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保障。

从个人健康到公共卫生,再到社会经济,肥胖问题环环相扣。因此,“国家喊你减肥”,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体重观”,为自己、为家庭,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打好这场健康保卫战。

二、减肥路上的“坑”,你踩过几个?

减肥路上,总流传着各种“速成秘籍”,但它们真的科学吗?节目中,嘉宾们对几个广为流传的减肥误区进行了辨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你是否也曾深信不疑。

• 误区1:吃得越少,瘦得越快?

真相:错!苏璟璇分享了自己曾靠喝黑咖啡节食的经历,结果头晕眼花,最终忍不住暴饮暴食,体重迅速反弹还伤了胃。孟化医生解释,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基础代谢率下降,机体为了“自保”会进入节能模式。此时减少的体重多为水分和宝贵的肌肉,一旦恢复饮食,脂肪会“报复性”地囤积,形成越减越肥的恶性循环。

• 误区2:减肥期间不能吃碳水?

真相:错!“断碳”是许多减肥人士的常用手段。苏璟璇也尝试过,结果是记忆力下降,上台忘词。孟化医生指出,碳水化合物是为大脑供能的主要来源,完全戒断会影响认知功能。更重要的是,长期缺乏优质碳水,会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引发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得不偿失。

• 误区3:运动时出汗越多,瘦得越快?

真相:错!很多人迷信“暴汗服”,认为汗水就是燃烧的脂肪。事实上,出汗主要减掉的是水分,喝点水体重就回来了。大量出汗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减脂的关键在于运动本身消耗的能量,而非出汗量。

三、减肥“三板斧”:科学管理体重的正确打开方式

既然那么多方法都是错的,那正确的减肥之路该怎么走?孟化医生提出了“三板斧”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第一板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管好你的“心”

目标不是越瘦越好,而是健康:首先要明确,减肥的目标是健康,而非病态的瘦。国际通用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标准。

•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 中国成人标准:正常范围为18.5~23.9 kg/m2;超重为24~27.9 kg/m2;肥胖为≥28 kg/m2。

有趣的是,研究表明,BMI在24~25区间的长寿概率更高,这意味着“微胖”或许是更健康长寿的状态。

第二板斧:聪明地吃——管住你的“嘴”

吃对,而非不吃:减肥的核心是制造“能量缺口”,即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但这不等于饿肚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供了最佳范本:

•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谷物、蔬果、蛋白质、脂肪的均衡。

• 控油是关键:很多时候让我们发胖的不是主食本身,而是烹饪中的大量油脂,比如炸酱面里的炸酱、炒菜里的油。点外卖时,用清水涮一下菜肴是简单有效的控油技巧。

• 优选“好碳水”:用粗粮、杂豆、薯类代替部分精米白面,既能提供能量,又能增加饱腹感和膳食纤维。

• 告别含糖饮料:包括看似健康的果汁。一杯鲜榨橙汁可能需要5个橙子,去掉了宝贵的膳食纤维,只留下了大量的果糖和热量。

第三板斧:聪明地运动——迈开你的“腿”

“无氧”+“有氧”,效果加倍:

• 先做无氧运动:如深蹲、举铁、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可以消耗体内的糖原,增加肌肉含量,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让你变成“易瘦体质”。

• 再做有氧运动:在糖原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再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快走,此时身体会更高效地燃烧脂肪。

• 运动三部曲:热身→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并全程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四、结语:减肥的终极目标是健康,不是数字

体重管理是一场关乎一生的“修行”,它比拼的不是一时的蛮力,而是长久的智慧和习惯。正如节目中提到的,真正的减肥,是从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入手,将自己的体质从“易胖模式”调整到“健康模式”。相信好好吃饭能变瘦,相信科学的力量,让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呼唤”,不盲从,不焦虑,用正确的方法,拥抱一个更健康、更轻盈的自己。

相关知识

减肥“三板斧” 误区莫乱入
要瘦更要健康:减肥“三板斧”,误区莫乱入
假期不出门也能瘦?绿瘦这三板斧学起来!
每逢佳节胖三斤?想要有效减肥,这些认知误区要避开
减肥的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减肚子需避开十个误区 减肥误区
如何科学健康减重?需避开这三个常见误区
减肥健身的三大误区你都避开了吗?
警惕减肥三大常见误区
鉴别假劣药品的“三板斧”

网址: 他减了400多斤!减肥学好三板斧,避开三误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