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电商人出海卖保健品,卖到印尼第一

中国电商人出海卖保健品,卖到印尼第一

Cool-Vita联合创始人叶萍萍说:“敬畏本土才能做好品牌,出海创业没有降维打击。”

东南亚,从来不缺来自中国的“冒险者”。

在加入保健品品牌 Cool-Vita之前,叶萍萍不仅参与过仓储物流、社交电商平台等多个项目的合伙创业,也打造过新消费品牌。如今,她作为 Cool-Vita的联合创始人,跟随已经定居印度尼西亚多年的创始人,在印尼打造了一个完全本土化的品牌。

Cool-Vita把印尼作为主战场,并非偶然。2022年、2023年,印尼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5%,有超过2.7亿的人口,接近东南亚人口总量的五成,且年轻人口众多。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变迁,印尼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韧性,堪称“遍地是黄金”。

“我们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值得 Al in(全部押注)的赛道,这道门可能很窄,竞争少、壁垒高,但一旦深扎进去,里面是阔路。”在 Cool-Vita正式起步之前,创始人就已在印尼生活了9年。这期间,团队尝试过美妆、日用品等多个类目,积累了本土化的资源和能力。

这着实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市场:一方面,得印尼者得东南亚,这个激荡的市场充满想象力,潇洒不羁的年轻人喜欢享受生活,极少有储蓄观念,大多数人是“月光族”,甚至是“周光族”;另一方面,印尼当地的多元文化、社交传统和生活习惯,成了挡在创业者面前的“铜墙铁壁”。

2020年前后,Cool-Vita团队看到了那道所谓的“窄门”。印尼当地年轻人对健康与美丽的追求越发强烈,然而保健品市场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高端市场被欧美大品牌占据,价格昂贵;低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中间市场,则一片空白。加之印尼当地特殊的饮食结构,油炸食品居多,使补充维生素、排毒瘦身等保健需求更为迫切。

看准了市场趋势的 Cool-Vita,当即决定砍掉其他类目,锚定这片新蓝海,不仅要打造印尼人买得起、高性价比的保健品,还致力于打破人们对传统保健品的刻板印象,将其与时尚、食品化、功能化相结合,创造出更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但是想开垦这块市场,Cool-Vita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便是严苛的认证环节。当地对保健产品的认证流程极为烦琐,每个 SKU(最小存货单位)上市前的认证周期长达1—2年,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挡住了众多创业品牌的脚步,以至于新玩家寥寥无几。

“这个市场和类目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我们也一直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直到2022年下半年,Cool-Vita的第一款爆品——多维咀嚼片,通过达人带货在线上引爆,这个在中国已稀松平常的品类,却精准契合了当时印尼民众对基础健康防护的需求。

海内外消费存在一定的时差——在国内保健品卷含量、包装、成分之时,印尼市场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在多维咀嚼片之后,Cool-Vita相继打造了胶原蛋白泡腾片、饮品、软糖、果蔬酵素等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产品。

第一个爆品打爆之初,Cool-Vita主要通过与外部网红达人合作带货,利用 TikTok平台的流量优势进行售卖。但在合作过程中,Cool-Vita团队逐渐意识到流量掌控在他人手中的弊端,于是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关键的决策——在印尼自建直播间与 MCN机构(网红经纪公司),构建自己的可控流量池。品牌通过签约和孵化本土网红达人,自主批量创作优质内容,实现产品高频曝光,同时确保流量基础盘的可控性。

2023年第三季度,Cool-Vita销售额实现迅猛增长,当年 GMV(商品交易总额)突破亿元大关,一跃成为印尼保健品市场的头部品牌。

正当市场份额一路高歌猛进之时,“黑天鹅”却意外降临。2023年第四季度,由于 TikTok平台政策调整,品牌店铺被迫关停,一时间,订单骤减、库存积压,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当时许多在印尼的中国创业者纷纷选择撤资回国,解散团队。

“创业者天生站在悬崖边,不能退缩,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也在反思,此前的脚步是不是太过于激进。”叶萍萍说。尽管如此,团队仍然坚信印尼是一个充满机会和值得深耕的市场,在这段蛰伏的时间里,Cool-Vita迅速调整战略,拓展和夯实线下渠道,确保品牌成长更加稳健与健康。

如今,Cool-Vita已在 TikTok等线上渠道稳居品类头部;在线下也铺设了1万多个销售网点,在屈臣氏、世纪大药房、印尼国家大药房、商超便利店、传统夫妻店等渠道深深扎根。

Cool-Vita快速崛起的四个关键点:

一、精准定位市场需求与空白。围绕基础保健、美容养颜、排毒瘦身、运动营养四大模块开发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形式与价格,贴合印尼中端消费群体。

二、选准爆品切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金字塔”爆品打法。新品上市时,借助明星、头部网红直播间造势,吸引眼球;在腰部一分为二,先由品牌自有 MCN旗下可控的近千名网红达人产出标杆性的内容,再与几十万名外部达人开放合作扩量,做好内容蓄水,积累势能;底部则依靠大规模的广告基建与专业投流团队,确保新品快速打爆并持续火热。

三、拓展多元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多平台布局,2024年发力线下渠道,在“万岛之国”的印尼市场,全覆盖现代商超卖场、连锁药妆店、便利店与下沉区域市场的传统夫妻店等渠道,持续扩张和夯实线下业务。

四、全面本土化。在产品上,从剂型、配方、包装设计、产品规格、口味等方面贴合印尼市场;在团队管理上,印尼公司本土员工占比超98%;在营销方式上,适应印尼消费者特点,融入当地文化与市场环境。

以下是笔者和 Cool-Vita联合创始人&中国区总经理叶萍萍的对话。

“敢消费、不内卷”,切准印尼消费者特点

问:与中国市场相比,东南亚市场以及你们盯准的印尼市场呈现怎样的消费特点,有哪些结构性的机会?

叶萍萍: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占近50%,出生率高,消费意愿强。印尼市场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初级阶段,他们更愿意消费。印尼有双日促销和 Payday(发薪日)促销,双日促销是每月第一个双日,例如1月1日、2月2日、3月3日等;Payday是印尼商人的“月光宝盒”,每个月25日,大家刚领到工资,买东西不眨眼。

问:你们是怎么发现并决定进入保健品赛道的?

叶萍萍:我们的创始人在印尼生活9年了,知道这是个非常值得深挖和期待的市场。我们觉得如果长期要在这个市场发展的话,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让我们Al in的赛道——它市场空间足够大,可开发的潜力足够大,竞争环境又还可以。换句话说,我们要进一道窄门,而后里面的天地会比较开阔,而不是这道门很宽,所有人都能进,进去后大家一起厮杀。保健品正是这样的一个赛道,想赚快钱是不太可能的,受制于印尼的 BPOM(巴厘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基本前两年团队会颗粒无收,更多是在做纯投入的认证工作。所以当时我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同时做了其他类目的业务,也就是我们说的“以茶叶蛋养原子弹”。

问:印尼的保健品市场竞争如何? Cool-Vita要切哪部分人群?

叶萍萍:印尼整个保健品市场的结构呈现金字塔形,顶部是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的一些保健品品牌,价格较贵,做的也是传统的胶囊类产品。底部则是一些没有认知的白牌,中腰部完全空白,因为印尼人本身比较佛系,没有那么多人创业,加上保健品认证难度大,所以也没有更多的新品牌进入市场。

从宏观层面看,在印尼竞争格局中,GDP在发展,消费在升级,但有数亿人的保健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供需不平衡,针对印尼普通人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保健品相对空白。

价格为大牌的一半,用爆品驱动市场

问:彻底理解这个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之后,Cool-Vita开发的第一个产品是什么?

叶萍萍:我们一开始聚焦的是基础保健品,开发了一系列不同口味的维生素 C泡腾片,虽然这些新品在推出初期并没有迅速引爆市场,但它们为我们探索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验证了印尼近3亿人口对高品质、与健康和美丽相关产品的巨大需求。我们认定这个市场是值得做的,不要因为一两个产品或者一两个渠道的失败就放弃本身想做的事情。

问:除了基础保健品,Cool-Vita还开发了哪些产品模块?

叶萍萍:除了基础保健品,我们还有一个方向叫美容养颜,主要聚焦于胶原蛋白类不同剂型的产品,例如泡腾片、直饮、软糖等。因为从印尼人的饮食结构来看,油炸食品特别多,他们很多时候需要排毒减重类产品,所以我们也开发了果蔬酵素直饮。目前Cool-Vita主要做基础保健、美容养颜、排毒瘦身、运动营养这四大模块。

问:和澳大利亚、美国那些大品牌相比,你们的价位大概是怎样的?

叶萍萍:我们的价位只有大品牌的一半不到,但产品都是与全球顶尖保健品牌同源,品质、口感和功效都是高标准。在产品剂型、包装、颜值上也进行了优化,而且价格更为亲民,更贴合印尼中腰部消费群体的需求,也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问:你们目前销售数量最多的一款爆品是什么?

叶萍萍:是胶原蛋白泡腾片。这款产品当时工厂的产能在24小时能生产8万件左右,但我们日销最高的时候,一天卖近30万件,直接把工厂产能击穿了。

问:泡腾片在中国市场是比较基础的产品,在海外这款产品为何会卖爆?

叶萍萍: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印尼年轻群体对美容养颜的需求比较大,并且对胶原蛋白这个成分已经有功效认知。相比于本地市场口感单一、服用烦琐的胶原蛋白粉剂,我们的胶原蛋白泡腾片在使用便捷性和口感风味上都作了创新,好喝好坚持,而且它极致的性价比,复购率极高。再加上通过短视频、明星代言、网红推荐、线下推广等强力营销,我们将这款产品打造成印尼年轻人美容养颜需求的最佳选择。

问:这款爆品的售价大概是多少?现在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带大概在怎样的区间?

叶萍萍:一管10片装的胶原蛋白泡腾片在线下售卖,换算后大概不到10元人民币。基本上 Cool-Vita整体客单价在10美元左右,因为我们通常是捆绑组合销售。

问:印尼消费者购买习惯是怎样的?

叶萍萍:印尼消费者一旦认准某个品牌和产品之后,复购率通常较高,对于易耗品,他们倾向于组合购买,因为更实惠。不过,印尼人也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费观念,他们的消费比较灵活,像鸡蛋等都可以按个买,街边有很多卖单袋咖啡的。我们会匹配当地消费习惯,相应地把单个产品消费门槛拉低。在线下渠道,我们会把多袋盒装的产品拆成单袋,放在收银台旁边,方便顾客购买。

问:在印尼做产品,还要注意哪些本土化的特点?

叶萍萍:产品、团队、内容、营销方式都得本土化。比如直播间售卖,不能照搬中国直播间脚本,卡库存、搞复杂的价格战等。

别照搬中国模式,印尼自有独特的生存之道

问:本土化是出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本土化方面,你们是怎样做的?

叶萍萍:本土化确实非常关键。出海就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做事风格与方式,得完全抛开中国人固有的做事思维。像有些产品在国内看似过时了,但在印尼其实恰逢其时。

同时,关注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就是他们能接受的客单价是多少。团队的本土化也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印尼公司本土员工占比在98%以上。

问:以胶原蛋白产品为例,如何做产品本土化?

叶萍萍:我们从剂型的选择、配方、包装设计、产品规格、口味等方面都做了本土化适配。比如,包装颜色鲜艳,符合当地审美;在剂型和规格上,别人做粉剂,我们做泡腾片、直饮、做单包售卖等,提供新选择……总的来说,就是基于深入本土化的市场洞察、高频率互动的消费者反馈做适配。

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拉高类目的竞争门槛

问:在提升品牌力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动作?

叶萍萍:2024年下半年,我们在印尼投放了机场、高铁、楼宇商圈、公交车站以及沿街公路、高速路广告牌,还有像印尼当地的 Grab打车平台等移动车身广告,基本覆盖了印尼各地的地标性 LED大屏幕以及办公楼室内电梯等场所。

以终为始,我们这么做,是希望能在印尼长期扎根,真正将 Cool-Vita打造成当地的保健品国民品牌。要达成这一目标,前提有三点:其一,产品质量必须过硬,得到大众认可;其二,价格要亲民,让印尼的大众消费者可以消费得起;其三,在用户心智中树立口碑。当下印尼消费者脑海里没有被那么多品牌充斥,新品牌进入的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我们持续强化口碑建设,提前抢占消费者心智,让他们想买保健品时,就能第一个想到 Cool-Vita。

问:目前来看,你们有机会在印尼把品牌和品类画上一个等号。

叶萍萍:目前印尼的竞争格局对我们来说还算有利,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去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不过一个好的市场,竞争肯定会越发激烈。但无论竞争态势如何,决心打造一个品牌,我们还是要坚定地着眼于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更多优质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品牌真正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拉高了这个类目的门槛,这对消费者也是利好的。我们现阶段不仅持续深耕印尼市场,也已经进军越南,以及筹备其他东南亚国家市场的开拓。我们也希望,消费者有这个品类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品牌。

问:往外扩市场,第一站为何选择了越南?

叶萍萍:在东南亚市场中,越南人口有一定的数量级,消费力更强,是一个比较有机会和空间的市场。

开打流量保卫战,自建可控流量池

问:产品卖爆以后,你们采取了什么行动?是否建立了一套爆品打造的方法论?

叶萍萍:通过外部达人卖爆第一款产品后,我们开始孵化其他新品,逐渐发现流量控制在别人手上,会很被动,不利于品牌持续打造新爆品。所以我们开始着手组建直播间和 MCN机构,希望把流量基础盘握在自己手中。

问:在印尼市场自己做 MCN机构,难度有多大?

叶萍萍:印尼的达人生态相比国内还比较单一,没有那么成熟和多元化的体系,因此我们不能只依靠外部,还需要靠自己搭建,挑战比较大。比如达人的筛选、日常管理、考核和激励方式、内容执行、落地跟进等工作,都需要做到有效沟通和一步步精细化推进。

问:品牌推广层面是怎么做的?

叶萍萍:品牌推广层面,我们采用“品效合一”的策略。在线上,高频度种草促成转化,以产品带动品牌心智,让消费者不断看到牌子,引导他们看到产品后去搜索、尝试购买,做品牌搜索卡位。在线下,多维度曝光建立品牌认知,赞助多场年轻人喜欢的活动,上万块地标大屏持续刷屏,与过万家线下门店深度合作等,进一步加深品牌护城河,做长期的生意。

深入上万家线下店,在“万岛之国”扎根

问:品牌一开始的销售渠道有哪些?

叶萍萍:最开始我们在 Shopee、Lazada等货架电商上,同时逐步进入 TikTok平台做短视频带货,也开辟了很多线下渠道。

问:不同渠道的销售情况如何?

叶萍萍:线上渠道有爆发力,线下渠道有品牌力,货架电商的体量没有 TikTok那么火爆,但一直有比较平稳的增长。要想打造成当地保健品国民品牌,根据合适的节奏线上线下全域布局,是未来长期本土化品牌化发展的关键。

问:线下渠道对品牌来说意味着什么?

叶萍萍:线下所见即所得。印尼岛屿比较多,其他外岛购买商品邮费贵且等待时间长,如果线下有货,消费者在线下买会更好。对于长期扎根的企业来说,渠道连接能力很关键。去年算是品牌元年,也是线下渠道迅猛发力的一年。

问:在线下入驻了哪些渠道?

叶萍萍:我们的品牌已经入驻全印尼上万家连锁的商场、超市以及大卖场,像屈臣氏、世纪大药房,还有印尼国家大药房等,目前正在拓展所有区域性的连锁药妆店、便利店和传统夫妻店等渠道。不管是区域性连锁还是全国连锁店铺,我们都要布局,让消费者在各处都能看到我们的品牌和产品。

问:在印尼,你们是怎么进入像屈臣氏、世纪大药房这样的线下渠道并扎根的?

叶萍萍:进入这些渠道需要一定的门槛,他们对公司资质、品牌知名度都是有要求的。我们通过前期做防疫用品、日用品等其他品类,积累了一定的渠道网络,所以在做保健品品类时能够快速实现线下渠道的扩展。进入这些渠道后,也需要像线上渠道一样精细化运营。巡店、线下门店的活动参与、货架期的管理等等,都需要扎根到一定的深度。

“金字塔”打法,形成爆品方法论

问:第一款产品打爆后,你们总结了哪些运营的方法论,打造爆品的思路是怎样的?

叶萍萍:主要是在内容方面。在我们品牌力不够的情况下,货架电商上搜索指数不高,TikTok做得好的话会溢出到货架电商上,所以做内容是关键方向。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打造产品的策略。倘若构建一个推广金字塔模型,当新品推出之际,第一步是精细梳理产品卖点,随后借助明星直播间的强大影响力来为新品造势,这是金字塔顶端的关键发力点。

腰部层面,聚焦于网红达人团队,内部制作标杆内容,外部扩量。在短时间内批量产出优质内容,中间环节就像是点燃火柴,燃烧成熊熊大火。

基建层也极其重要,我们会做大量的流量投放、内容素材筹备。

问:内容重要,卖点也很重要,所以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得找到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卖点?

叶萍萍:对,就像胶原蛋白类产品,印尼的消费者对胶原蛋白的认知是跟美容养颜画等号的。我们现在先铺面,Cool-Vita推出软糖、直饮、泡腾片等不同剂型的胶原蛋白类产品,都在重点传递“胶原蛋白=美容养颜”这一核心信息。

问:在国内消费市场,新品牌已经在做插针式的工作了,找到细分赛道扎进去。在印尼,做插针式的细分赛道是不是太超前了?

叶萍萍:当市场还处于全类目需求阶段时,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做垂类呢?做垂直领域、细分赛道的成本并不会降低,比如线下铺货时,只做一个垂类和做全类目覆盖整个货架,品牌给用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转化率也是不一样的,还是需要区分市场需求所在的阶段。我们认为当下在印尼,攻占大市场这件事是更有回报的。

问:你在创业过程中,观察到消费品牌创业门槛有什么变化?

叶萍萍:国内创业门槛变高,空间被瓜分。出海创业虽刚开始,看似竞争没那么激烈,门槛略低,但不能用降维打击思维,出海本质是本土化,包括产品、渠道、营销、团队管理本土化,敬畏本土才能做好品牌。

顺势而为,坚持长期主义的本地品牌化

问:有人把你们的打法总结为病毒式营销,即一个品做100条短视频、开200场直播,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叶萍萍:我不太认同这个说法。在印尼当前市场阶段和行业竞争格局下,想做好品牌,需要在产品、渠道、营销、团队管理等多方面发力,缺一不可,像木桶原理,每一块都得增长、做好,仅靠大规模投放、营销端发力很难打造爆品。

问:你们现在保健品有多少个 SKU?未来产品规划是怎样的?

叶萍萍:现有 SKU大概几十种,接下来还是要丰富产品矩阵。在人群细分上,继续拓展其他人群,满足一家三代不同人群基础及细分功能需求,从纵向的人群出发,转而挖掘横向的功能需求,从点到线到面扩品。更重要的是,我们让保健品食品化、食品功能化,让年轻人养生更具时尚感,源源不断地为印尼市场提供丰富的、高品质的、价格亲民的好产品,让他们有更多选择。

问:在你的洞察中,海外保健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叶萍萍:海外尤其印尼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健康相关产品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强,从基础保健向细分发展,随着消费者认知升级,匹配不同阶段产品要做升级。保健品类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支出会越来越大,增速越来越快,势能一定是往上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坚定地坚持长期主义的本地品牌化,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下网商)

责任编辑:杨晓 | 责任校对:赵艳丽 | 审核:张旭 | 美编:丁然

相关知识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 10 大电子商务网站
“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电商“跨”出新机遇
从卖梨、卖山药到自己开公司,电商打开京津冀农人新思路
“618”购物车里,哪些进口商品卖得火?
中国外卖用户超3亿 我们到底吃出多少外卖垃圾?
印度尼西亚保健品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分析
农产品电商如何做直播卖货?
什么样的农特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好卖?
碧生源“暴瘦”1.46个亿,“减肥第一股”沦落到卖房充饥?
碧生源“暴瘦”1.46个亿,“减肥第一股”沦落到卖房充饥

网址: 中国电商人出海卖保健品,卖到印尼第一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