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四川凉山一钓友举报砂石厂偷排泥浆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污染?

四川凉山一钓友举报砂石厂偷排泥浆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污染?

  泥浆偷排凉山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拉响警报

  在四川凉山州宁静的山野间,一名垂钓者警觉的目光,意外揭开了西罗河隐藏的伤疤。当地一家砂石厂被举报长期通过隐蔽管道偷排洗砂产生的泥浆水,河床已沉积数十厘米厚的淤泥层。作为金沙江支流黑水河的上游,这场看似局部的污染,实则牵动着长江上游的生态神经。

  泥浆入河:一场生态的窒息谋杀

栖息地毁灭:大量泥浆瞬间覆盖河床,形成厚重淤泥层,如同给河底生物盖上了“水泥被子”。水生植物和依赖河床生存的虾蟹、螺类等底栖生物被直接掩埋,失去生存空间。 氧气断供:淤泥层阻断了河水与河床底部的氧气交换,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鱼虾等水生生物在缺氧环境中大面积窒息死亡,河流生态链从底层开始崩溃。 化学毒害潜伏:洗砂过程中添加的“泥水分离剂”含有絮凝剂(如铝盐、有机聚合物)甚至可能混入重金属。这些物质长期积累在河床,持续毒害水生生物,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威胁到饮用河水或食用河鲜的人群健康。更危险的是,泥浆中的细颗粒物如同“污染海绵”,极易吸附残留农药、工业废渣中的有毒物质,形成长期释放的二次污染源。

  淤塞之患:悬在下游头顶的“洪水炸弹”

河床抬升,洪水风险剧增:泥浆不断沉积,导致河床被显著抬高,河道原有的行洪断面(过水空间)被压缩。这如同人为堵塞了河流的“血管”,一旦遭遇强降雨,洪水漫溢、冲毁堤岸的风险将成倍增加。2012年浙江绍兴就曾因泥浆偷排导致10公里环城河严重淤积,直接威胁城市防洪安全,教训惨痛。 设施瘫痪,清淤代价高昂:泥浆入侵会堵塞取水口、水泵、闸门等水利设施,影响供水、灌溉和防洪调度功能。更棘手的是后续清理。参考广州黄埔南岗河仅3公里河段的清淤工程,耗资就高达800余万元。凉山此次被举报的污染河段长达10公里,且偷排已持续至少两个月,潜在的清淤和生态修复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三重追责:违法代价远超想象

  砂石厂的偷排行为,绝非简单的违规操作,而是触碰了法律的多重高压线:

行政重拳: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及第八十三条,利用暗管等逃避监管方式排污,环保部门可处以10万至10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被责令停业甚至关闭。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依据《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五十五条,针对其向河道倾倒废弃物导致行洪能力下降的行为,处以1万至5万元罚款。执法部门有权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第四条,当场查封其关键生产设备。 天价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污染者必须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环境服务功能期间损失费以及相关的鉴定评估等一切费用。西罗河作为金沙江上游支流的源头,其生态价值巨大,后续的赔偿金额可能极为惊人。 刑事责任:偷排的泥浆水若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高浓度化学需氧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并达到“严重污染环境”的立案标准(如造成公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砂石厂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的制裁,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湖南湘潭朱某等人跨市偷倒垃圾、北京房山张某某等人非法倾倒44万余吨垃圾致环境严重破坏,最终获刑的案例,就是前车之鉴。

  上游失守,下游何安?

  西罗河的警钟,敲响的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脆弱性。作为金沙江支流黑水河的上游源头,这10公里河道的污染泥浆,将一路向下奔涌,直接影响下游宁南县的水质安全,最终汇入作为长江干流的金沙江。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其水土保持与水质安全,关乎着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一个砂石厂的偷排行为,不仅毁灭了一条河的生机,抬高了沿岸的洪灾风险,更可能成为撕裂区域生态安全网的破口。钓鱼佬的举报,钓出的不仅是一处污染,更是对长江母亲河上游生态保护的深刻拷问——守护好每一滴源头活水,就是守护长江的生命线。

责任编辑:刘鹏林

联系我们 | 广告营销 | 通行证注册 产品答疑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知识

不发火水泥砂浆:环保建筑的新宠
板芙镇中材水泥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喝水=喝药?药企偷排毒污水,抗生素含量超万倍
水污染与健康ppt课件.ppt
榆林某污水处理厂区污水处理施工组织计划
雪碧偷偷换了配方?从化工厂走出来的果葡糖浆,是“健康杀手”吗?
水污染是这样来的,你知道了吗?
看了这些,就知道水污染为什么危害你的健康了!
什么是空气污染 怎么防治空气污染

网址: 四川凉山一钓友举报砂石厂偷排泥浆水,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污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