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保健注重通过饮食调理、穴位保健、规律作息等方式提升体质,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需顺应生长发育规律,以“养护阳气、健脾益肺”为核心,结合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理。
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油炸、冷饮、甜腻食物,减少脾胃负担。推荐小米粥、南瓜、山药等健脾食材。 1.合理搭配五谷杂粮:谷物为主食基础,适当加入红豆、薏米等祛湿食材。 2.顺应季节调整:春季多吃芽菜(如豆芽)助阳气升发;夏季用绿豆汤解暑;秋季食梨、银耳润燥;冬季适量吃核桃、羊肉温补。 3.捏脊疗法: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提捏皮肤,每日3-5遍,可调和脏腑、增强免疫力。 摩腹: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促进消化吸收,改善积食或便秘
。 按压足三里:膝盖下3寸处,每日揉按1-2分钟,补益脾胃。 保证充足睡眠:3岁以下儿童每日睡眠12-14小时,学龄儿童不少于9小时,晚9点前入睡以养阳气。 1.适度户外活动:每天晒太阳30分钟以上,促进阳气生发和钙吸收;避免久坐或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2.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护住肚脐、后背和双脚,避免空调直吹或忽冷忽热。 3.
中医将儿童分为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等类型:
易感冒儿童:可常按迎香穴(鼻翼两侧)预防呼吸道感染; 过敏体质儿童:避免接触花粉、尘螨,饮食中减少海鲜等发物; 脾胃虚弱儿童:避免暴饮暴食,可定期用焦三仙(山楂、麦芽
、神曲)煮水调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责骂或惊吓,睡前1小时减少兴奋活动; 建立规律生活:固定用餐、学习、游戏时间,增强身体节律性; 亲子互动抚触:通过拥抱、抚触增进安全感,促进经络畅通。 夏季三伏天:可进行穴位贴敷(需专业医师操作),改善过敏、反复咳嗽等问题; 病后恢复期:用太子参瘦肉汤、山药粥等平补食材,避免立即大补; 换季阶段:提前1-2周用防风、白术等中药香囊预防外感。
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谨慎,推拿力度要轻柔,所有调理方法应循序渐进。若出现持续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或发育迟缓
,建议及时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评估和干预方案制定。
相关知识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
《中国儿童分龄营养指导》核心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指导
中医儿童生长发育指导.pptx
儿童中医保健
儿童口腔保健的主要内容()
儿童中医保健1
不同年龄段儿童口腔保健指导主要内容
儿童健康指导师
网址: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