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健康的演变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首次提出,健康并非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全面完好。这一观念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到了1978年,健康的定义进一步拓展,不仅限于无疾病和痛苦,还涵盖了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领域的完好无缺。随后,在1984年,健康的内涵又被深化,除了无疾病和虚弱外,还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最终,在1989年,健康的定义被进一步完善,涵盖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品质等多个维度的完好状态。
1.1 ◇ 健康观念的变化
健康的定义自1948年以来不断拓展,不仅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层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加入了道德品质的维度,以实现全面健康。
022.健康四维观阐释
2.1 ◇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主要器官无疾病困扰,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同时,各系统应具备优秀的生理功能,以保障个体具备强大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此外,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状态的能力,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身体健康不仅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无疾病。身体应具备良好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以保障活动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2 ◇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旨在确保个人在身体、智能、情感等方面与他人保持和谐,同时实现心境的最佳状态。这涵盖了智力、情绪的稳定、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技巧、恰当的行为方式,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最高效率。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而是追求全面的心理福利。
2.3 ◇ 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与家庭成员和亲属的和谐关系,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状态,与同事和朋友间的有效交往,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以及其他各类社会活动的融入。这种能力确保个人能够顺利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2.4 ◇ 道德健康
道德,作为人类应当共同遵守的关于自然、社会、家庭及人生的诸多规律的概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违背这些规律,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热爱自己、关爱家人、友爱亲友、尊敬师长以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人们可以逐步拓展爱的边界,从爱家乡升华到爱祖国。在实践这些爱的行动中,人们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健康的人。
033.健康状态的评估与分类
3.1 ◇ 身体健康的标志
身体健康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WHO)为我们揭示了十条关于身体健康的标志。WHO的身体健康标志包括精力充沛、积极乐观、作息规律、具备应变能力、抵抗力高等十个方面的体现。
拥有充沛的精力,能够轻松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挑战和工作任务。
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勇于接受并乐于承担各项任务,不斤斤计较。
合理安排休息,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
具备强大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具备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的抵抗力。
身材匀称,三围比例协调;
眼眸清澈,洞察秋毫;
唇齿清新,牙龈色泽健康;
秀发光泽,无头皮屑困扰。
体态健硕,肌肤紧致,步履轻盈。健壮的体态,紧致的肌肤,轻盈的步伐。科普: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我们仍需努力。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解读健康四维观:身体、心理、社会与道德的全面结合
全面解读心理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平衡
健康四维观:深入探析生理、心理、社会与道德健康
健康新观:身体、心理与社会交往的全面解读
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结合.pptx
健康的三大支柱:身体、精神、社会的综合解读
“从WHO定义到现代视角:探索健康多维度的全面解读与实践路径”
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观是三维的,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
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应用,道德观念、身体健康、智慧成长、社会和谐、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探讨
男性理想身材的全方位解读:健康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网址: 解读健康四维观:身体、心理、社会与道德的全面结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