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知识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知识

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由脑缺血缺氧损伤所致,可导致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约40-80%患者会有吞咽障碍,造成日常饮食困难。吞咽困难(又称吞咽障碍)是由脑缺血缺氧损伤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脑干其他关键神经所致,可导致咽喉、舌头、口腔等部位肌肉肌力下降及功能障碍,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食物、液体等难以或无法通过食道而引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关键在于全面评估吞咽功能,并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方案。

吞咽功能评估和康复方案制定

吞咽功能评估:洼田饮水试验,影像学检查中的吞咽造影(VFSS)是诊断环咽肌失弛缓的“金标准”。

康复方案制定:康复科医师、言语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生协作,每2周评估吞咽功能,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

咽喉训练:冰棉棒快速擦拭软腭、咽后壁以触发吞咽反射的感觉刺激训练,吞咽时用手推喉结上抬以延长喉部开放时间的门德尔松手法,声门上吞咽、吸气、屏气、吞咽、咳嗽的气道保护训练,此训练对误吸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口腔训练:鼓腮、吹口哨或冰刺激增强肌肉力量的唇颊训练,用湿纱布牵拉舌头多向运动或手指推压舌底软组织的舌肌训练,此训练对食物运送困难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食管训练:仰卧抬头看脚,增强喉上提肌力的 Shaker训练(头抬升训练),此训练对环咽肌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物理与器械治疗

神经电刺激:电极贴于脑部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促进神经重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电极贴于颈部以增强吞咽肌收缩的表面电刺激(VitalStim)。

球囊扩张术,将导管球囊插入食管,注水扩张环咽肌,注水量递增0.5-1ml/次,每日1次,需注意该疗法适用症为环咽肌失弛缓,治疗有效率>80%,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

中医疗法

传统针灸:刺激廉泉、天突穴等吞咽功能相关要穴,得气后留针20-30min,1次/d,对咽喉肌肉协调性、环咽肌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头皮针:针刺百会、风池等脑功能相关要穴,得气后留针20-30min,1次/d,对脑功能、吞咽神经相关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

个人护理

食物改良:首选蛋羹、菜泥等糊状、高黏性食物,避免牛奶等流质食物和苹果等脆硬食物,可减少进食时误吸、难以咽下等情况发生。

体位调整:卧床时采取偏瘫侧垫枕、头屈曲、30°仰卧的体位,坐位时采取健侧身体倾斜30°、头前倾20°的体位,可减少食物反流和误吸、食道分泌物流入呼吸道等情况发生。

进食方法改良:初始进食量3-4ml(约半勺),逐步增加,每口食物分2次咽下,餐后不可立刻卧床、需坐立或半卧≥30分钟,以使食物充分进入胃内消化、减少食物反流发生。

并发症预防

口腔护理:吞咽困难易使食物残留、反流于口腔内,餐前餐后仔细清洁口腔,以预防口腔感染发生。

营养支持:吞咽困难易使营养摄入不足,尽可能采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必要时需及时采取营养针注射、鼻饲或空肠造瘘等营养支持手段,以预防营养不良发生。

心理干预:脑卒中、吞咽困难等疾病及其症状、治疗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抑郁、担忧、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需及时进行心理支持和调节,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消极、恐惧等而加重进食障碍。

总结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可使食物、液体等难以或无法通过食道,甚至误入气道,会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需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先评估(明确病情分级、病因等),后治疗(依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康复治疗方案),同时需身心协同(心理支持与神经修复并重)、安全第一(避免盲目训练、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关知识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
脑卒中后几天是机体恢复的黄金期
中风后吃饭吞咽困难怎么办
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怎么办? - 丁香园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如何治疗老人中风后的吞咽困难?
吞咽障碍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引导式健康教育对吞咽障碍合并构音障碍患者吞咽、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
谈谈卒中后如何康复训练
吞咽若困难,食管有麻烦

网址: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知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