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重磅!住宅国家标准新规来袭,5月起实施,买房尽量避开不达标的房子

重磅!住宅国家标准新规来袭,5月起实施,买房尽量避开不达标的房子

近日(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新版《住宅项目规范》,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

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好房子以安全性为保障,让居住无后顾之忧;以舒适性为基础,让居民住得宽敞安静;

以绿色环保为导向,推动可持续发展;以智慧化为引领,顺应科技进步的趋势。这一标准反映了我国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型的决心。

新老住宅设计规范对比

新规从2025年5月份开始实施,从层高、电梯配置、隔音降噪到无障碍设施、消防安全性、适老化改造,全面升级居住体验,部分要求从“建议”升级为“要求”,一些开发商和既有住宅将面临改造压力。

即“好房子”应当是适老化的,这次的新规对老年人友好的。

从明确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到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再到提高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入或乘坐轮椅进出等。

安全性提升

防护更严、逃生更易、适老化改造更便捷

安全是好房子的基石。新规从防护设施、逃生设计和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强化了住宅的安全保障。

1、阳台栏杆、公共空间新规,降低儿童坠落风险

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2m

阳台栏杆应采取防止攀登的措施;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

临空外窗的窗台距室内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配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的高度应由室内地面或可登踏面起算,且不应小于0.90m。

当凸窗窗台高度小于或等于0.45m时,其防护设施高度应从窗台面起算,且不应小于0.90m:当凸窗窗台高度大于0.45m时,其防护设施高度应从窗台面起算,且不应小于0.60m;凸窗的防护设施应贴外窗设置。

在公共空间方面,设有公共走廊时,走廊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低于2.20m;

当设置封闭外廊时,应设可开启的窗扇。

公共楼梯方面,当最高人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5m时,公共楼梯一边设有栏杆的,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公共楼梯两侧均为墙体的,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当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5m时,公共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人员坠落和儿童攀登的措施。 电梯井道及电梯机房、水泵机房等产生噪声或振动的房间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并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坠物伤害的安全措施。

公共出入口上方应设雨篷,雨篷的宽度不应小于门洞的宽度,雨篷的挑出长度应超过门扇开启时的最远点,且不应小于1.00m。当公共出入口台阶总高度超过0.70m且侧面临空时,台阶和平台的临空侧面应设防护设施,且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20m。

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室外楼梯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应设防护栏杆,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20m;栏杆应有防止攀登和物品坠落的措施,栏杆竖向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公共出入口内外、公共走廊、公共楼梯、电梯厅等处的地面应采用防滑铺装,地面静摩擦系数不应小于0.6。

2、楼梯逃生标准更严,6层以上需加强消防设计

旧规:对楼梯层数无严格限制,仅要求“不超过六层”。

新规:入户层高度≤15m(约6层),超限需加强逃生设计。

入户层高度不超过15米(约6层)的住宅可沿用常规逃生设计,但超出此范围需加强消防和逃生设施。

这意味着高层住宅将配备更完善的消防通道和应急出口,居民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几率大大提高,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

3. 户门宽度放宽,轮椅通行更便利

新规要求新建户门净宽不低于0.90米,改造户门不低于0.80米,卧室门和厨卫门分别不低于0.80米和0.70米。

这一调整不仅方便了家具搬运,更重要的是为轮椅使用者提供了通行保障。随着适老化需求的增加,宽敞的门洞设计将成为住宅改造的标配。

舒适性升级

住得更宽敞、更安静、更便利

舒适性是衡量好房子的重要指标之一。新规从空间布局、噪音控制、采光设计和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居住体验。

1. 层高标准提高,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新规明确,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得低于3.0米,卧室和起居室的净高不得低于2.6米(较旧规提升0.2米)。

过去,许多经济型住宅层高仅为2.8米甚至更低,导致居住者感到局促,尤其是在安装吊顶或空调后,净高进一步压缩。如今,3米层高成为强制标准,不仅提升了空间感,还为室内装饰和通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显著改善了居住舒适度。

2. 电梯全面覆盖4层及以上住宅

对新建住宅建筑电梯的设置,要求最高入户层为 四层及四层以上,或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 9m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 至少设置1台电梯。

最高人户层为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或最高人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 33m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 设置2台电梯。

设有电梯的住宅单元,应至少有1台电梯满足: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0.90m;采用宽轿厢时,轿厢长边尺寸不应小于1.60m,短边尺寸不应小于1.50m,采用深轿厢时,轿厢宽度不应小于1.10m,深度不应小于2.10m。

电梯紧急呼叫按钮的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0.85m

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不应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加装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320kg,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

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公共出入口的外门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10m。当外门为双扇门时,至少应有1扇门的通行净宽不小于0.80m。

3. 噪音控制升级,邻里纠纷减少

新规大幅提高了隔声标准:

在室内方面,住宅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应符合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与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不应小于50dB。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65dB。

这些技术指标意味着,邻里间的脚步声、说话声甚至家具移动声将显著减弱。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这不仅提升了睡眠质量,也减少了因噪音引发的纠纷,营造更和谐的居住环境。

4. 采光标准优化,暗卫、暗厨彻底消失

新规要求 卧室、起居室和厨房必须具备直接采光,公共区域需满足照度和显色性要求。对于 暗卫生间,必须配备防回流机械通风设施,而非旧规中仅建议预留条件。采光和通风是影响居住健康的关键因素,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引发健康问题。新标准的强制实施将彻底告别“暗厨暗卫”,让每一户都能享受阳光与清新空气。

5. 无障碍设施全面覆盖小区

新规提出, 小区需全面满足无障碍设计,每个单元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出入口。这一举措不仅惠及老年人,也为残障人士和临时受伤者提供了便利。从坡道到门禁,从电梯到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的普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好房子”真正适合所有人群。

6、实心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分米

在结构方面,要求住宅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新建住宅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心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

绿色环保升级

排水更智能、节能更严格

绿色环保是“好房子”的时代特征。新规从排水系统和节能设施两方面推动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雨污分流强制实施,阳台洗衣机排水不得混入雨水管道

新规要求生活污水不得混入雨水系统,阳台洗衣机排水需独立排放。这一措施旨在实现雨污分流,减少城市内涝和污水处理压力。对于居民而言,规范的排水系统还能避免管道堵塞和异味问题,提升居住环境的整洁度。

2. 空调冷凝水排放更规范,杜绝渗漏隐患

新规要求空调冷凝水必须通过专用立管排放,且不得出现倒坡设计。过去,冷凝水随意排放常导致墙体渗漏或邻里纠纷,新标准的实施将从源头杜绝这一隐患,同时提升建筑的耐久性。

智慧化升级

智慧设施预留

智慧化是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新规通过电气安全和通信覆盖的升级,为智慧生活奠定基础。

1. 电气安全升级,漏电防护更严

新规要求所有电源插座加设30mA以下的漏电保护装置,家居配电箱需具备隔离功能。这一变化大幅降低了漏电风险,尤其是在潮湿环境如厨房和卫生间,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的用电环境。

2. 通信信号全覆盖,电梯内也能通话

新规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小区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过去,电梯信号盲区常导致紧急求助困难,新标准的实施将确保居民随时随地保持通信畅通,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昆明楼讯综合整理(编辑:蒋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最新国家标准“好房子”来了:5月1日起,住宅得这样建!
楼市重磅!“好房子”标准,公布!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有哪些看点?
健康住宅标准模板,健康住宅标准文档下载
为美好而来I健康住宅的标准,你家达标了吗?
15项健康住宅标准,你家达标了吗?
一起学学健康住宅的满足标准!!
【健康科普】你住的房子,直接影响你的健康!15条“健康住宅”标准,你家达标了吗?
WHO“健康住宅”标准与“小康住宅”标准对照
绿色健康租房住宅的标准

网址: 重磅!住宅国家标准新规来袭,5月起实施,买房尽量避开不达标的房子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