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张寒:沉下心,等待时间的答案

张寒:沉下心,等待时间的答案

关注

图片

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张寒觉得,年轻的时候,她有冲劲儿,总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资料和素材,把稿件写好发布,她要把时间握在手里。

二十年后,站在中年的关隘上,她有了一些新的感知——更好的创作往往要回到最初的目标,真的沉下心,厘清思路、靠近真相、抓住每一个可能性。她知道,文章书写的不光是一件事儿,而是自己对世界、对人的认知,把自己作为锚点投入进来,更好的作品才会浮现。

文|莱克西

编辑|金石

最单纯快乐的二十年

一个典型的内容团队负责人会如何开启她的一天?张寒的答案是,看稿子、刷新闻。

每天清晨,她把当日要发布的稿件仔细阅读完,提出建议。随后,就要开始无止尽地摄入信息,在网上浏览新闻、标记值得跟进的故事。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张寒已经深耕了二十年。时刻保持对世界的感知和联结,是她的职业本能。

提到过去的日子,她笑得明亮,她形容这些日子「自由、快乐」。过往人生,张寒经历过许多自由、闪光的时刻。

小时候,她跟随做军人的父亲流转不同的住地,环境时常变化,她总能很好适应,她觉得,对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她喜欢文学,喜欢看书,梦想的是成为记者或者律师。她泡在图书馆里,什么书都看,什么情节都接受,也没人干涉她。纸张轻盈,承载了她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像小说其实就是在预演大人的世界,它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大学和研究生,她都选择了与书、文学更接近的中文系,也因此度过了一段松散的青年时光。父母希望她离家更近,她自己选择了考研,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离开家乡。在北大,她「过得太爽了」,没有任何人管,「想选啥课选啥课,没有受到任何束缚」。她看到了更多的书,读到了更多故事,也看到了更大、更自由的世界。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张寒留在北京,进入《新京报》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社会新闻记者,年少的梦想已然成为了现实,她从跑热线和突发事件新闻,到做深度报道,再到因对人物感兴趣而专门进行人物报道,她报道公交车售票员,深入震区,去采访被地震改变生活的普通人。一个个新闻现场是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坐标,是她获得真相、获得正义的出发点,也是她认识世界、认识人物的起点。

她很快就从报社「写出头来」。她觉得,自己真正得益于过去那些长时间的阅读积累,书籍的影响是无声、悠远的。「我天然知道同理心是什么,我天然知道一个人遇到某种情况,他的心理是什么样,我可以比他想的更复杂一些,这些对我来说,可能是书给我的沉淀,你对于人的境遇有更强烈的感知和理解。」张寒说。

后来,张寒加入《人物》杂志,做主编,再后来又在人物天下任CEO,如今又开始参与视频、做访谈,身份一层层叠加,但她很清楚,无论她身在何处,自己始终是一个内容创作者,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日常,她最常提到的词是洞察,直到今天,她对世界还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与好奇,她喜欢观察世界,观察人,也总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追寻自由,也追寻内心的声音。

拍摄的这天,在北京的一间书店里,张寒早早到了拍摄现场。那天早上,她4点多醒来,洗澡、梳妆、出门。她从不迟到,这是过去记者职业生涯留下的职业素养。

外面是夏天,日头照得正烈,树叶被晒得蔫嗒嗒的,拍摄场地内却时常能听到张寒的笑声。她的精力向来充沛,是编辑部著名的高能量女性。环绕书店,她时常会拿起一本书端详翻阅,她说自己真想开这么间大书店,放上很多很多的书,可以供人们自由地翻阅。

二十年过去,她的头发短了,显得干练,她常年运动,体重没怎么变。她也没有变得麻木,没有失去一些棱角,眼睛还会闪着一些光亮。她觉得,这都是她人生中「最单纯快乐的二十年」。

图片

抢时间

在《新京报》做社会新闻的时候,张寒最大的感受是,记者是一份抢时间的工作。电话一响,新闻线索来了,记者什么疑虑都不该有,抓起录音笔和记录本,就要奔赴现场,找人、找故事。

反应速度越快,事件就越能得到最大的关注。

除了速度和反应力,记者也是一份要沉下心的工作,张寒不喜欢讲述自己的付出和辛劳,她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努力比别人多做一点,收获的也会更多。每次接手一个新的选题、新的事件,她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案头工作。于她而言,这些准备让她能挖掘更准确、更深刻的内容,一点点靠近事件的核心、接近真相,那是她作为创作者最有动力的时刻。

最深刻的经验是在报道「大师」王林的金钱帝国时,张寒按照以往的习惯,做了充分的准备。她找到了一本王林的电话通讯录,按照上边罗列的电话号码一个个打过去,询问与王林有关的消息。她仔细想了很多问题——到底谁能够帮助你?到底谁能够接近他?她找到他的反对者、领导,找到他的朋友,找到他周围的所有人,一一走访。「当我把前面的一切基础都打好之后,我认为可能性就会慢慢增多。」最后,她才呈现出了不同面相的王林。

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再有经验的记者也难免会有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张寒颇有感受,「采访突破是最难的」。来到了王林的居住地,张寒得到的答复是他从不接受采访,一下就卡住了,该怎么突破呢?她不断让认识王林的人帮着带话,表明有一个记者想要见他。张寒自己也没有放弃,她直接来到了王林的家门口,站在偌大的王府门前,竟没有人阻拦她,她径直走了进去,找管家传话,当天就见到了王林,随后又多次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直到现在,张寒都觉得,突破力是贯穿记者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不会因为你前一次突破了,后一次突破就会更容易。」

新闻事件里,突破是艰难的,张寒一直强调最重要的是沉下心。越是这样的时候,反倒没有捷径,记者要迅速镇静下来,梳理手里的资料、爬理人物关系,去看看「我还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都试一下,你就会发现总有一个途径是可以通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到事件的核心,最终拨开迷雾,抵达真相。坚持住,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创作者。

「如果你无法沉下心来,你一味地往前冲,可能会方向错了、判断错了,那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偏差。」张寒说。

回看过去的二十年,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人物特稿,张寒对人和人性的感知越来越深入,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她时常会觉得,创作是一件孤独的事,一篇稿子、一个事件结束了,下一次,从头再来。面对空白的文档,她总在经历从零到一的创造,她要独自构建起故事的国度,记录个体的境遇。

但同时,这又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有机会如此深入地进入另一个人的生命、抵达一个人的内心。

如今,张寒有时会回想起当年的很多采访对象,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火灾中失去家人的女性,她们是平凡、普通的个体,她们陡然经历离散、苦楚,张寒心中依然会有一些震动,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

跑新闻现场的经历真正塑造了张寒,她触摸到了最真实的生活,看到了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理解了人终究是复杂的,而她依然想做一个逼问真相的人。「这二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日子,它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塑造了我对新闻的理解判断,也塑造了我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洞察,是人生中很大的支撑。」

时间的力量不仅能改变、塑造一个人,也能沉淀出一个品牌。到今天,特仑苏也来到了自己的第二十年。从第一杯牛奶出发,它便确立了唯一的信念——以高品质为尺度。它始终拒绝捷径,而是把心力和时间投注在最根本的地方:在牧场中寻找纯净的奶源,从科学的角度探寻真正的营养,在工艺环节中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时间的沉淀中,特仑苏不仅守住了品质,更不断提升,让每一滴牛奶都承载二十年的用心与坚守。

图片

舒适圈外

张寒今年45岁了,她一直觉得,人应该做一些有挑战的事儿。

做记者的时候,她身上有一种宝贵的冲劲儿。她很不喜欢稳定、不习惯躺平,她告诉自己要去尝试写更复杂的人、报道更复杂的故事,敢于迈出自己的舒适圈。带着这样的决心,她才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报道。她说,「做一些更难的、让自己成长的事情,对人生是巨大的帮助。」

2015年,在《新京报》工作十年后,张寒转身离开,去探索更新、更难的世界。

如今,张寒并不回避自己真实的迷茫。那时,新媒体、全媒体扑面而来,互联网公司成为了热门,大众对内容有了新的感知、喜好和要求,媒体的流变中,她有隐隐的不安——新媒介会如何改变报道形式?一个内容创作者应该如何适应大众的需求?在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时,又该怎样尽最大可能保有自我?

与其自我困扰,不如去接受变化、融于变化。张寒短暂进入了一间互联网公司,她想去看看这些热门行业到底是怎样运转的。但很快发现,自己无法适应。3个月之后,她离职了。她感受到,在那个岗位上,自己「永远只是附属」,她要回到内容本身。

更重要的是,张寒还有对内容创作的热情与渴望。「改变并不一定要进入一个新的公司、新的领域,而是可以在原来的地方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张寒回到了内容创作的世界里,她要沉下心继续深耕报道,花时间产出更好的内容。

很快,她参与创立了公众号每日人物。在「每日人物」的开篇语中,她回望了自己的初心:「我们推崇简练、敏捷、清晰的表达,相信文字的力量。对我们来说,准确这个词无比珍贵,它被奉为至高无上的靶心。」

和张寒对谈,一个很深刻的感受是,直到现在,她依然对人充满了好奇。她总是把自己思索的过程抛出来——她会深入思考新闻当事人的动机,她会仔细观察他们生长的环境是什么样,她想知道他们有没有无奈不得已的两难时刻。她觉得,「那种复杂性是迷人的。」

她和团队将目光专注在新闻事件当中的个体,关注人的故事、关照他们的命运和选择。从白银追凶案、盲女杀夫,到关注当下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每篇文章都要花费作者们不少精力操作,沉下心来打磨访谈、筛选细节、搭建结构、编织语言,最后收获一篇完整的长报道。张寒觉得,沉下心做报道是一件正确的事,专业的力量会显现、被人看见、被人接受,自己和读者都会有所收获,这就是时间的反馈。

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还有人看万字长文吗?长文到底会不会消亡?张寒原来有这个疑问,但她很确定,有人在看,甚至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读者更需要这些客观、深入的稿件,人们需要一些通道来看到真相,更好地抵达人心。在文章的评论区,时常会有读者评论称文章来得很及时、内容详实有信息量。这些声音给张寒带来了极强的信心和能量,张寒愿意做那个搭建通道的人。

现在,张寒也在做一些更新的内容尝试。她开始做视频深度访谈,将深度内容可视化,她主持的「是个人物」系列已经陆续更新了很多期。对她而言,这是人到中年一件老大难的事儿。怎么把握访谈节奏,怎么和文字有所区分,怎么引导嘉宾,甚至最微小的,该怎么掌握自己的坐姿,都不容易。

这是全新的挑战,她又一次笃定地拥抱变化,拥抱更好的表达,她跳到了舒适圈外。

过去的二十年,对特仑苏而言,也是机会和变化共存。牛奶市场潮起潮落、口味更迭,特仑苏从未被一时的风潮裹挟。它选择用时间沉淀品质,不贪快,不跟风,把精力倾注在奶源、工艺与营养的不断打磨上。

这份笃定与克制,让特仑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坚守高品质牛奶的初心,用二十年,把「更好」变成一以贯之的答案。

图片

沉下心,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无论是张寒的同事,还是朋友,总能感受到她有一种笃定的自信感。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来自她的判断力和专业力。她坦陈,自己曾经是一个很好的记者,如果能一直留在新闻现场,自己会是一名更好的记者。

人至中年,张寒还在追寻更好,更好的访谈、更好的写作、更好的生活。她没有想停下来的意思,还有旺盛的创作欲和生命活力,录视频、做播客、做访谈......还有很多想尝试和体验的事物。

最近,张寒最爱看历史类的书籍。看着时间的更迭,她对内容创作者的身份有了更好、更深入的感知,她感受到记录者的重要,「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的记录者写成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感知这个时代,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文字记录下节点性事件,保留时代的真相。」

她的自信还体现在她能够很好地平衡生活和工作的节奏。

她的理想生活很简单——早上花两个小时在公园跑步、拉伸,听播客,到家休息后,准备一杯冰牛奶,坐在沙发上,什么都不用挂心,花上完整的一天时间看完一本真正喜爱的书,牛奶也喝完了。没有波澜,那就是最满足的一天。年轻的时候,张寒喜欢喝不同味道的饮料,那些味道刺激味蕾,但如今,她对更好的口感、更好的健康有了追求,牛奶平衡、醇厚,更适合现在的自己。

张寒还是一个11岁男孩的妈妈。早年,她工作繁忙,对孩子的陪伴有缺失,现在她注意多分一些时间给他。一到假期,她会花时间陪伴孩子,带小朋友去四处爬山,去非洲大草原看动物迁徙,她希望孩子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日常选题里,她看到了太多育儿焦虑——身高、体重、学习,孩子成长的每一环好像都隐含着家长的忧思。张寒少有忧心,她更在意时间的积累。每天,她都会和孩子喝两杯奶,早上一杯,入睡前再来一杯。在超市里选购的时候,她会下意识去找特仑苏,经典的包装、可靠的品质、长久地陪伴,让选择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她深知,营养的摄入、孩子的成长不在一时,这是需要沉下心储备能量的过程,循序积累给孩子的身体打下更好、更坚实的基础。

提到特仑苏一直坚持的更好,张寒觉得,年轻的时候,她有冲劲儿,总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资料和素材,把稿件写好发布,她要把时间握在手里。二十年后,站在中年的关隘上,她有了一些新的感知——更好的创作往往要回到最初的目标,真的沉下心,厘清思路、靠近真相、抓住每一个可能性。她知道,文章书写的不光是一件事儿,而是自己对世界、对人的认知,把自己作为锚点投入进来,更好的作品才会浮现。

行业里有很多迷茫的年轻人,她总想,对他们而言,沉下心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坚持自己的兴趣,听从自己的内心,时间的复利并不总是触手可及,但一定会到来。

成为内容创作者二十年,张寒对世界依旧敏锐、好奇。世事总在变化,信息变得更加碎片化、AI的出现也给创作者带来挑战,但张寒想到了自己的初心,还是有变得更好的底气和源动力,「希望个世界不要失去记者这个行业,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张寒对于同样成长了二十年的特仑苏也有深入的感知:「特仑苏一定是不断打磨、试错,品牌也在沉心做事,才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这也像人生,如果你坚持20年做一件事情,就会拥有更高的护城河,某种程度上就是会更自由。」

她笃定,时间的积累赋予了特仑苏通往更好的力量。

张寒最重要的爱好是跑步。对她而言,这能让自己沉下心,更好捋清思路。她出差的时候会带一双跑鞋,用脚步去探索新的城市。对她而言,跑步给她独处的时间,是一个与自我对话的时刻,她可以思考最近被卡住的事儿,往往一下就想通了,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她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在精神上往往都是孤身一人。要跑下去,也只能跑下去。

而至于未来的生活在哪里,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样,她不再纠结——沉下心来,时间自会给出更好的答案。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视频ID

VID

v3168zsz76o

播放流水

Flowid

b88f7aa6f11bd769e2619b67c0697b57

播放内核

Kernel

mp4/origin (1.33.5)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t:0.00 pg:1 s:lt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心梗后,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来恢复?医生告诉你答案
《王者荣耀》防沉迷时间规则介绍 防沉迷时间规则一览
塔罗牌是否问题:一张牌看答案的秘诀
中医健康管理试卷及答案近5年精选(含答案解析).pdf
高中心理健康 时间管理 教案
健康壹佰的等待期是()天
腾讯网易公布2025寒假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表,防沉迷措施再升级!
女性心理健康是指女性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社会、自己和他人,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等。()
写寒冷的简短文案
情感失意失望心累的文案(超虐心的心寒心酸的说说句子)

网址: 张寒:沉下心,等待时间的答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