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李兰娟最新提醒:50岁以后,这种体重更理想,或影响身体健康

李兰娟最新提醒:50岁以后,这种体重更理想,或影响身体健康

“太瘦不好,太胖也不行。”这话听起来耳熟,但你可能不知道,李兰娟院士最近的一番提醒,正好给了这个说法一个科学的注脚。她指出:人到50岁以后,体重处在“稍微偏胖”的范围,可能更利于长寿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过去我们总以为瘦就是健康,殊不知,年纪一上来,瘦得像竹竿反倒容易出事。

尤其是那些过了半百,还一味追求瘦身的人,真的该停下来想一想了。不是说不能控制体重,而是要学会什么才叫“合适”。很多人都卡在一个误区里:年轻时的标准体重,到了中老年还照搬不误,结果越减身体越虚,免疫力一天天下滑。

医生不是拿体重秤说话,而是看你这个人是否“精气神儿”在。过了50岁,“看上去有点肉”反而是好事,这不是鼓励大家放纵饮食,而是提醒大家,适当的脂肪储备,是身体抵抗风险的一道“保险墙”

你可能会问,那“稍微偏胖”到底是个什么标准?其实医学上早有定义。体质指数(BMI)在24到27.9之间,也就是所谓的“超重”范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肥胖”。在中老年人群中,这个范围反而被发现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这是不少流行病学研究都认可的结论。

李院士的这番提醒,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她多年来对老年人群健康状况的观察。她曾在多个公共场合提到,中老年人太瘦,往往意味着营养摄入不足、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尤其在面对一些突发疾病时,身体“扛不住”的几率更大。

咱们中国人讲究个“养”,养身、养气、养心。五十岁以后,身体新陈代谢放慢,肌肉开始流失,这是生理规律。你不补肌肉、不储能量,空骨架子一个,哪天感冒一场都得躺半个月。稍有储备,是给身体留条后路

别再盯着年轻时那条裤子穿不上就焦虑得不行。体重不过是一个数字,关键是你有没有精力,有没有力气,有没有睡得香、吃得下。有的老年人瘦得削肩塌背,连走个楼梯都喘,其实就是因为体重过低导致肌肉量不足,身体没有“底子”了。

这时候,适当的脂肪就像是银行里的存款,关键时刻能帮你“周转”。比如一场肺炎,年轻人可能三五天就能恢复,中老年人呢?那就得看身体有没有“本钱”扛过去。那些BMI偏高但身体功能良好的人,反而恢复得更快

不过话说回来,偏胖也不是放纵的理由。健康的“偏胖”是有条件的:血压、血糖、血脂要控制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没有明显异常,走路不喘、上下楼有劲、肌肉还结实,这种“肉肉的”才是“有质量的体重”。

而不是那种肚子鼓鼓、浑身无力、血脂飘红的虚胖。中年发福有界限,关键是别让脂肪都堆在腹部。我们常说“将军肚”,其实那是内脏脂肪堆积的表现,跟真正的健康体重不是一回事。

所以说,50岁以后,真正的理想体重,是“稍胖但灵活、结实而不臃肿”。这背后不是简单的体重数字,而是身体构成的变化:脂肪、肌肉、水分的比例。很多老年人以为“轻”就是健康,其实你瘦了可能只是肌肉没了,体能下降。

有个阿姨,60岁不到,体重不到90斤,自我感觉良好,说自己“轻盈”。可一测,肌少症骨密度也开始下降,爬个两层楼就得歇气。这种瘦,不仅不健康,反而是隐患。

比起体重秤上的数字,更要关注日常的状态。比如说,睡得好不好?饭吃得香不香?走路有没有劲?这些才是判断健康的“金标准”。有些人体重虽然偏高,但身体指标正常、心肺功能良好、免疫力强,这样的“偏胖”,反倒是长寿的秘密武器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吃喝。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摄入,但绝不能一味节食。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必须保证。吃得太少,最先掉的是肌肉,不是脂肪。

人老先老腿。腿部肌肉一旦流失,摔倒、骨折、长期卧床的风险直线上升。要想腿有劲儿,光靠吃还不够,还得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加上有氧运动,比如快走、太极、广场舞,都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底,体重管理不是“越轻越好”,而是“合适最重要”。标准不能一刀切,得结合年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综合评估。50岁以后,身体进入“储备阶段”,适当的“肉感”就是身体的“安全垫”。

有些人看到医生说“偏胖也可以健康”,就开始放飞自我,大鱼大肉地吃,那可不行。理想体重不是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营养、运动、作息,三者得配合得当,才能让身体“胖得合理、活得长久”。

尤其是一些慢性病人,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更不能轻信“胖一点才长寿”的说法。这些人群的体重管理更精细,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调控,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所以说啊,五十岁以后,真正的健康,是“身上有肉、心里有数”。不是拿着减肥的尺子天天量,而是摸着自己的状态过日子。有劲儿、有胃口、有笑容的胖,才是值得拥有的好体重

李兰娟院士的提醒,就像是一句贴心的叮咛:别为了追求“好看”,把“健康”给丢了。尤其到了这个年纪,体重不再是审美问题,而是“命”的问题你以为只是瘦了几斤,身体却可能悄悄丢了抵抗力

所以啊,别再拿年轻时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自己。50岁以后,能吃、能睡、能笑,身体有点“储备”,才是真正的福气。不是瘦得皮包骨才健康,也不是胖得迈不开腿才幸福。恰到好处的体重,才是中年以后的“长寿密码”

说到底,健康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别跟风、别比较,听听身体的声音,才是最靠谱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吴欣娟.老年人群体质量指数与慢性病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3012-3015.

2. 王丽华,张伟.中老年人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04):489-493.

3. 刘晓梅,陈立群.老年人肌少症与体重指数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10):1082-108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体重影响老年健康!60岁后这个区间最理想,活得更久更轻松!
体重与寿命的奥秘:50岁后,接近“这个数”的体重或更益健康
50岁以后,体重保持在什么范围,才是健康体重?
Cell子刊:浙江大学李兰娟团队发表最新综述
李兰娟:早餐是养肝的“黄金期”?5种食物敞开吃,或提高肝功能
浙江90后新婚夫妻婚礼在即,他们的行为被李兰娟院士点赞!
线粒体功能与肝脏健康,李兰娟院士团队发表最新综述
李兰娟院士建议: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晚餐可以选择这两种饮食
5·29聊肠道健康 李兰娟院士在人民网等你
气功调理专家——李娟

网址: 李兰娟最新提醒:50岁以后,这种体重更理想,或影响身体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