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听到这样的说法:“瘦才健康”?你认为“胖点有福相”?关于体重与寿命的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令人惊讶的是,最新研究发现,并不是越轻越好,也不是越重越长寿。什么样的体重才是“长寿体重”?你的体重达标了吗?
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关乎生命质量与长度的秘密。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一项涉及超过130万人、历时14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在22.5~24.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也就是说,这个范围内的体重更可能与高质量长寿相关联。
很多人以为只要瘦,就能远离疾病,这是误区。过瘦的人群不仅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肌肉减少症风险也显著上升,尤其在老年阶段,体重偏低甚至可能增加死亡风险。而过度肥胖则更不用说,已被反复证实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为什么“适中”体重更优?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脂肪并不是身体的敌人,它在维持体温、内分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肪分布的位置与健康风险密切相关。腹部脂肪(即内脏脂肪)过多,是诱发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腰围比体重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传统中医则认为:“形不足者,气也衰;形有余者,痰也盛。”体质偏瘦者多属气虚、血虚之体,易感风邪;而肥胖者则多为痰湿、湿热之象,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重慢性病进程。
从临床经验来看,体重异常人群的共性往往藏在生活方式中。我曾接诊一位42岁的女性患者,身高160cm,体重仅42公斤,自认为“保持身材”,但经常感到乏力、月经不调。
进一步检查发现其存在严重的铁缺乏性贫血和骨密度下降。一位68岁的男性客户,BMI处于24左右,生活规律、饮食均衡,血压、血糖、血脂均处于理想状态,精神状态极佳。
体重只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身体内部代谢系统的状态。
适度的体重,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内分泌平衡、器官负担适中,因此身体运转更加高效。肌肉量充足的人群,抗跌倒能力更强,尤其在老年阶段,预防骨折与肌肉减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你知道吗?长期睡眠不足也会扰乱体重调节机制。
睡眠不足会刺激皮质醇水平上升,降低瘦素,增加饥饿素,从而让人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脂肪更容易堆积。中医讲“阳入于阴则寐”,意味着作息紊乱会影响脏腑阴阳协调,也就容易出现失眠、肥胖、脾虚等问题。
饮食方面,“少食多餐”真的好吗?
从我多年的临床观察来看,频繁进食会使胰岛素频繁分泌,长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传统中医崇尚“日三餐,调五脏”,强调定时、定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与进食时间过晚。
那我们应该怎样判断是否达到了“长寿体重”?
最常用的指标是BMI(体重/身高²),但更精确的是结合腰臀比、体脂率、肌肉量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对于中国人群,合理的BMI范围应控制在18.5-24之间,但并不是越低越好。研究显示,BMI在23-24.5之间的人群,往往拥有更低的全因死亡风险。
从国家层面看,“健康中国2030”战略已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体重管理普及化。这不仅是控制慢性病的需要,更是提升健康寿命的重要手段。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维持理想体重?
首先是饮食结构优化。建议多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燕麦、杂豆、深色蔬菜,减少精制糖和过度加工食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制品,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
其次是规律的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搭配2次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基础代谢率,控制脂肪比例。
心理状态也不能忽视。焦虑与抑郁等情绪会影响脑-肠轴功能,进而干扰消化与代谢,使体重波动异常。中医讲“七情内伤”,强调情绪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常说,体重是健康的“仪表盘”,但不能盯着数字不看全局。
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身体成分、功能状态、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尤其对于老年人,适度偏高的体重(BMI在24~26之间)反而可能带来保护作用,因为当身体遭遇疾病或创伤时,有一定“能量储备”可以支撑恢复过程。
最后提醒一句,任何极端的体重控制方式都是危险的。
无论是节食减肥、断碳水、吃代餐,还是用药物控制体重,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极易导致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可逆的健康损害。
你现在的体重,处在“长寿区”了吗?不妨测一测你的BMI,再看看自己的腰围、饮食、睡眠和运动是否协调。
健康并不是短期目标,而是一生的修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你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你属于哪种体型?是否达到了“长寿体重”?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传播科学,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刘力生.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预防控制指南(2023年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7):789-797.
[2]李勇,王静,冯倩.睡眠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4,32(3):144-149.
[3]张雪,李建军.中医体质辨识与肥胖管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3,29(12):55-59.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体重与死亡的关系被发现了,原来这样的体重最长寿!
【健康】体重与死亡的关系被发现了,原来这样的体重最长寿!
体重和寿命的关系被发现了,这样的体重更长寿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50岁后,体重这样刚刚好,你达标没?
关注渝北人的健康问题!体重与死亡率的关系被发现!这样的体重最长寿…
惊!体重与死亡率的关系被发现!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0岁后怎样的体重较长寿你达标了吗
体重与健康的关系被证实:超过50岁,这种体重最健康,你达标吗?
体重与寿命的关系被发现,31岁后,这样的体重更健康长寿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这样的体重刚刚好
网址: 体重与死亡的关系被发现!证实:这样的体重最长寿,你达标了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