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
近期,社交媒体上各类 “7 天瘦 10 斤”“21 天速成减肥法” 等极端减重方案引发热议,不少求美者因盲目跟风导致健康危机。医学专家与营养学者共同呼吁:暴力减肥不仅易反弹,更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伤害,健康减重必须建立在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划之上。
▍极端减重暗藏多重健康风险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营养科发现,暑期以来因过度节食、滥用减肥药就诊的患者同比增长 37%。22 岁的大学生小林为备战求职季,尝试 “断碳断油” 减肥法,一周内减重 8 斤,却出现脱发、月经紊乱等症状。医生检查显示,其体脂率骤降至 16%,基础代谢率下降 23%,已出现轻度营养不良。
“人体如同精密的代谢机器,突然打破能量平衡会触发生存预警。” 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医生解释,极端节食会导致肌肉流失、代谢减缓,一旦恢复正常饮食极易形成 “易胖体质”。而滥用泻药、利尿剂等减肥产品,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需紧急住院治疗。
▍健康减重需遵循 “三分法” 原则
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科学减重指南》强调,安全减重应遵循 “每周减重不超过自身体重 1%” 的黄金标准。国家高级营养师李娜提出 “三分法” 实践方案:饮食控制需保证蛋白质与膳食纤维摄入,运动计划应结合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心理调节则要建立合理体重预期。
健康管理中心跟踪数据显示,采用渐进式减重方案的人群,6 个月后体重维持率达 78%,远高于速成减肥者 32% 的成功率。该中心教练王磊表示:“每天创造 300-500 大卡的热量缺口,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而非极端节食,配合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既能保护代谢功能,又能培养可持续的健康习惯。”
▍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
针对当下流行的 “减肥焦虑”,心理专家建议公众树立 “体重管理是终身课题” 的认知。市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83% 的成功减重案例都具备明确的长期目标和量化计划。相关部门已开展 “健康体重” 科普行动,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科普等形式,推广科学减重知识。
健康管理专家指出:“真正的减肥不是短期数字变化,而是生活方式的重塑。当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成为日常习惯,健康体重自然会水到渠成。”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目前在中国上市的GLP-1类药物主要有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等。GLP-1 作为理想降糖药和减重药广泛应用,且逐渐拓展至多种适应症,引领慢病治疗理念新纪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