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肠道健康
从生活点滴做起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过便秘的困扰。虽然便秘是“小毛病”,但若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发展成慢性习惯性便秘,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诱发诸多健康问题。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6%-10%,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 15%-25%。
习惯性便秘及危害
习惯性便秘是指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功能性便秘,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排便费力、粪便干硬或排便不尽感。
长期便秘,肠道毒素堆积,不仅会引发口臭、痤疮、色斑等问题,还会增加肠道疾病风险,如肠道炎症、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严重时甚至可诱发肠道肿瘤。排便用力,腹压急剧升高,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此外,长期的排便障碍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纠正习惯性便秘
改善习惯性便秘是一场“肠道再教育”革命,需以“饮食为基、运动为引、习惯为要”。
1.饮食调理注意“三多一少”
多膳食纤维摄入: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与多种营养素,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细米面。菠菜、芹菜、西兰花、胡萝卜、红薯叶等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多水分:每天至少饮水1500-2000ml,并可根据活动量、气温、饮食等因素适量增减;宜饮用温水,不宜饮用冷水,夏季可饮用常温的水。
适量摄入益生菌: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消化与排泄功能,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肠道环境。
少食精细加工食物:精细加工食品缺乏膳食纤维和其他有益营养素,同时可能含有过多的添加剂和糖分,不利于肠道健康。
2.规律运动激发肠道活力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肠道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推动粪便在肠道内移动。
腹部按摩:可在每天早晚,平卧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
穴位按压:每日可按压天枢穴(肚脐水平旁开2寸)3次,每次2分钟。
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憋尿时用力的那块肌肉)3秒,放松2-6秒,然后再收缩3秒,如此往复,连续做15-30分钟,每天做3遍,可促进排便。
3.重建良好排便习惯
首先,定时排便,抓住“窗口期”。 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厕所,晨起后30分钟内、餐后30分钟到1小时结肠活动较为活跃,有助于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反射。
其次,排便时设定时间,以5-10分钟为宜,超时立刻离开马桶。专注排便,不看手机、书籍等,以免延长排便时间或抑制排便反射。
再次,选择合适排便姿势。可采取“思考者”姿势,在脚下放置小板凳,垫高小腿使膝盖超过臀部,上身向前倾,双肘放在大腿上,挺直腰背,利用腹压向下排便。
最后,避免憋便,拒绝药物依赖。有便意时要及时去排便,不要因为忙碌或其他原因而憋便。刺激性泻药,会导致肠道神经末梢退化,自主蠕动功能丧失,应避免长期使用。
总之,肠道是有记忆的器官,坚持4-6周系统调整,并持之以恒的巩固成果,多数患者可重启肠道生物钟,回复正常的排便节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别让肠道“堵车”!这份科学应对指南请收好
告别干燥!这份冬季饮水指南请收好
炎炎夏日,这份科学运动指南请收好
老人和小孩无法手机亮码乘车?这份指南请您收好
“自热火锅”变“定时炸弹”?这份使用指南请收好→
肠道健康不容忽视,这份“肠”识体检指南请收好
男士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暴雨天,请收好这份好孕产妇出行安全指南
高温天易伤“心”!这份护心指南请收好
零基础学瑜伽?这份入门指南请收好
网址: 别让肠道“堵车”!这份科学应对指南请收好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