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知识】年轻人小心被“肛瘘”盯上 ! 科学防护与健康管理指南

【健康知识】年轻人小心被“肛瘘”盯上 ! 科学防护与健康管理指南

【健康知识】年轻人小心被“肛瘘”盯上 ! 科学防护与健康管理指南

2025-08-25 14:12

发布于:辽宁省

你是否常因工作久坐不起?偏爱重油重辣的外卖美食?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增加肛瘘风险!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肛瘘在肛肠疾病中占比1.67%-3.6%,男性发病率更是女性的5倍,尤其“偏爱”生活节奏快、健康意识薄弱的青壮年群体。肛瘘一旦发作,不仅会带来肛周肿痛、反复流脓的困扰,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或癌变。想要远离这一“难言之隐”,需要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构建科学防护体系。警惕排便习惯陷阱,别让肛门“超负荷”工作。

一、排便时间过长是肛瘘的重要诱因

很多年轻人习惯在马桶上刷手机,不知不觉超过10分钟,这会使直肠持续受压、肛门静脉丛扩张,粪便中的细菌更容易入侵破损的肛管皮肤。建议建立固定排便生物钟,每天晨起或餐后半小时尝试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规律促进肠道蠕动,同时严格控制排便时间,避免超过5分钟,戒掉排便时看手机的习惯,减少肛门充血风险。

二、饮食“重口味”?小心成为肛瘘温床

辛辣烧烤、油炸食品、烈酒……这些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肛门腺体异常分泌,增加感染几率。长期高脂饮食还会造成大便干结,排便时容易划伤肛管,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预防肛瘘应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芹菜、燕麦等蔬果谷物,多摄入香蕉、蜂蜜等润肠食物,保证每天1500-2000毫升饮水;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从源头上减轻肛周负担。

三、久坐不动的“隐形杀手”:让肛门血液“活”起来

长时间伏案工作、沉迷游戏,会导致肛周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受阻,使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充血状态。研究发现,长期久坐人群的肛瘘患病率比经常运动者高!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的伸展或快走;每天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尤其推荐提肛运动,通过规律性收缩肛门及盆底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肛周组织抵抗力。每天早晚各做2组,每组20次,轻松守护肛门健康。

四、清洁不到位?肛门也会“闹情绪”

肛门是细菌滋生的“天然温床”,便后残留的粪便残渣若不及时清理,极易引发肛腺感染,最终形成肛瘘。建议便前便后用温水坐浴5-10分钟,水温保持在38-42℃,若无法坐浴,也需使用湿厕纸轻柔擦拭,并保持肛门干燥。良好的清洁习惯能有效清除污垢,抑制细菌生长,为肛门健康筑起防护墙。

五、清晨一杯水,肠道“清道夫”

晨起空腹饮用一杯温盐水或凉白开水,是预防便秘的“黄金法则”。这不仅能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稀释血液黏稠度,还能刺激胃肠蠕动,软化宿便,间接减少因排便困难引发的肛周疾病风险。注意水温不宜过烫或过凉,避免刺激肠胃,影响效果。

六、别让泻药“绑架”肠道

为了快速解决便秘,部分年轻人长期依赖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却不知这会损伤肠道神经,导致肠壁蠕动功能减弱,甚至引发结肠黑变病。如需用药,建议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容积性泻药或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同时结合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手段,逐步恢复肠道自主排便能力,从根本上降低肛瘘发病风险。

肛瘘的预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将健康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一旦出现肛周肿痛、流脓、瘙痒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良好排便习惯等多维度防护,才能真正远离肛瘘困扰,守护肛肠健康。

作者:任辉 主任医师

来源:沈阳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三病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健康知识】年轻人小心被“肛瘘”盯上 ! 科学防护与健康管理指南
肛瘘肛周脓肿!科学治疗全指南 ...@外科杜德晓的动态
肛瘘
直肠肛管疾病防治全指南
肛瘘患者家庭护理的几个要点
肛瘘术后如何恢复?医生指导:两饮食三运动!
保护肛门健康的重要指南
肛瘘手术后吃什么比较好?专业饮食指南助你快速康复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
肛瘘有遗传倾向吗

网址: 【健康知识】年轻人小心被“肛瘘”盯上 ! 科学防护与健康管理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