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年轻那会,总觉得自己身体棒,吃嘛嘛香,那些健康问题离我远着呢。可后来经历了一些事儿,才知道健康真不是小事儿。就说寄生虫这事儿,以前我压根没当回事儿,直到身边有人因为这遭了罪,我才开始重视起来。今天就跟大伙唠唠寄生虫的事儿,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
你们知道吗?广东湛江有个17岁的小姑娘小青,本来是个活蹦乱跳的高中生,可最近两个月却被折磨得不成样子。
刚开始,她就是偶尔肚子疼、拉肚子,家里人寻思着可能是吃坏了肚子,就去药店买了点止泻药。哪能想到,这药吃下去一点用都没有,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小青肚子疼得一天能犯5、6回,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一天还得拉7、8次肚子,短短两个月体重就掉了10来斤。家里人这下可急坏了,带着她跑了好多家医院,血常规、大便常规都查了个遍,医生们都按照肠胃炎来治,可小青的病就是不见好。
一家人都快绝望的时候,一个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居然是寄生虫感染!
这可不是个例啊。漳州市有个李先生,特别爱吃生腌、鱼生,隔三岔五就得吃一顿过过瘾。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皮肤、眼睛都发黄了,连尿液都变成浓茶色了,还直犯恶心、呕吐。
到漳州第三医院一检查,转氨酶、胆红素都飙升了,肝功能严重异常。最后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才发现,原来是寄生虫在胆管里“安了家”,把胆道都给堵住了。
还有深圳45岁的金女士,近半年老是下腹绞痛,自己吃了各种药都不管用。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一检查,肠镜下居然看到一条十几厘米长的活体蛔虫在肠道里蠕动,想想都觉得可怕!
这些事儿让我不禁琢磨,寄生虫到底是从哪来的呢?后来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上。
就拿小青来说,她特别爱吃淡水鱼生,每周至少得吃3次。可她不知道,每一口鲜美的鱼生,都可能藏着危险。《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对湛江市人群钩虫感染情况做过调查,经常吃淡水鱼生的人,钩虫感染率明显比其他人高。
这里面有一种叫肝吸虫的寄生虫,它的囊蚴就喜欢藏在淡水鱼、虾的身体里。我们吃那些没煮熟的鱼生时,这些囊蚴就像偷偷藏起来的“偷渡客”,顺着食道跑到十二指肠,然后破囊而出,直奔肝胆管,在那儿发育成虫,开始捣乱。
除了鱼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也是个大问题。金女士就是因为经常吃不洗干净的生菜,让蛔虫卵有了可乘之机。
像蛔虫、鞭虫、蛲虫和钩虫这几类常见的寄生虫,它们的虫卵会在土壤、蔬菜、水果上“安营扎寨”。要是我们饭前便后不洗手,或者吃了没洗干净的蔬果,虫卵就会跟着食物进到肚子里,在肠道里孵化、长大,把我们的身体当成免费的“旅馆”。
寄生虫进了身体,可不会乖乖待着,它们搞起破坏来可厉害了。就说金女士肚子里的蛔虫吧,这些家伙在肠道里不仅抢营养,还把肠道黏膜弄得伤痕累累,所以金女士才会经常肚子疼、拉肚子。
要是这些蛔虫在肠道里扭成一团,肠梗阻就来了,严重的甚至会把肠道弄破,后果简直不敢想。
肝吸虫就更厉害了,它寄生在肝胆管里,直接就能引发胆管炎、胆囊炎。感染的人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这些症状。要是长期感染,得胆管癌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有研究数据显示,在肝吸虫感染高发的地区,胆管癌的发病率明显比其他地方高。这些寄生虫就像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引发健康危机。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想:不就偶尔吃一次生食嘛,哪有那么容易感染寄生虫啊?我之前也这么想过,可李先生和金女士的经历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李先生也不是顿顿都吃鱼生,每周也就吃个2、3次,金女士也不是天天吃脏蔬果,但就这么“偶尔”几次,寄生虫就找上门了。蛔虫卵在土壤里能存活好几年,肝吸虫囊蚴在鱼体内也能“潜伏”好久,只要有机会进入人体,就可能“生根发芽”。而且好多寄生虫感染初期,症状都不明显,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等你感觉身体不对劲的时候,可能已经被折腾得够呛了。
所以啊,健康这事儿可容不得半点侥幸!
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寄生虫感染呢?其实也不难。就拿吃饭来说,生鱼片、生腌海鲜、没熟透的肉类,再馋也得忍着。我以前就特别爱吃生腌,后来知道这些风险后,真的是咬咬牙忍住了。
蔬菜水果要用流水好好冲洗,要是不放心,还可以用盐水泡一泡,把虫卵、农药残留都给冲掉。还有个人卫生也特别重要,饭前便后、摸完宠物、玩过泥土,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认真真洗手。我现在每次洗手都得洗够时间,就怕没洗干净。
家里也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垃圾,别给蚊虫创造“繁殖基地”,这样就能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国家也在为我们的健康努力呢。国家疾控局等15个部门发布了《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里面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50%以上的包虫病流行县要达到疫情控制标准;黑热病重点流行县发病率要控制在1/1万以下。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从自己做起,从每一顿饭、每一次洗手做起,这不仅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在为公共卫生出一份力。
小青在确诊寄生虫感染后,接受了驱虫治疗,慢慢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她的经历就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着我们:健康无小事,那些藏在饮食习惯里的健康盲点,一定要重视起来。别等疾病找上门才后悔,从现在开始,让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方式,成为我们最坚固的健康防线!
参考资料:
【1】《男子胆道布满蛔虫竟是生腌惹的祸-健康科普》;
【2】《女子腹痛就医被揪出肠道蛔虫不洁饮食惹祸》;
【3】《十五部门定出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目标_媒体报道_省卫健委》;
【4】《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对湛江市人群钩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寄生虫病预防
预防寄生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七旬老伯两月内暴瘦20斤 竟是肿瘤在“作祟”
寄生虫怎么预防
牛羊寄生虫驱虫方法
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预防性驱虫是控制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
寄生虫病如何预防
怎么预防寄生虫
5、预防性驱虫是控制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
网址: 17岁少女2月体重掉10斤,竟是寄生虫作祟,预防方法来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