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96%的美国家庭冰箱中都至少有一瓶番茄酱,而它们几乎全部属于亨氏品牌。
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
成立于 1869 年的亨氏,至今已经 150 岁。
作为一款畅销多年的神级酱料,这么多年来霸占了市场最受欢迎的番茄酱品牌。
“亨氏番茄酱在全球的年销售量就达到了 6 亿 5 千瓶。除了瓶装番茄酱,亨氏每年生产的小袋装番茄酱及其他调味酱多达 110 亿包,相当于全球人手两包。”
2012 年番茄酱的对亨氏营业收入的贡献达到 45%,更吸引了股神巴菲特溢价 20% 的投资。
英国知名歌手 Ed Sheeran(手握多座格莱美奖项,是欧美一线的音乐唱作人,是中国网友口中的“黄老板”)是众所周知的亨氏头号粉丝。
因为太喜欢亨氏番茄酱,2011 年还把“亨氏”标签纹在手臂上。
今年 4 月 3 日,黄老板在 INS 上喊话亨氏,想为他们拍一条广告片。面对国际巨星主动发起邀约,亨氏也相当“识相”,让 Ed Sheeran 成为亨氏 150 年来首位代言人。
虽然家大业大,但它的“抠门”也是出了名的。
从骨头里省出肉钱
番茄酱是亨氏的“成名之作”,也是亨氏集团的“大本营”。光是包装就有很多种。事实上,亨氏还是第一个把调味料装进玻璃瓶里来卖的品牌。
源于曾经有一段时间,调味料行业爆发了信任危机,消费者认为调味料“不干净”、“有杂质”,于是亨氏开始把调味料装进玻璃瓶中来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可以看清楚“亨氏番茄酱有多干净纯正”,重塑消费者信任感。
这一举动让亨氏名声大噪,但随着亨氏集团越做越大,玻璃瓶的包装对企业来说也是增加了不少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
于是亨氏“悄悄”把玻璃瓶的瓶壁变薄,既维持了玻璃瓶包装产生的“质感”,又成功降低了成本。
在不影响消费体验的前提下,从小细节处“抠成本”,即便销售额保持持平,亨氏公司的利润也可以上升了。亨氏的这种做法也被媒体称之为:“从骨头里省出了肉钱”。
不过,巨大的销量和利润背后,“极致洞察”才是亨氏的秘密武器。
不折不扣的细节狂魔
1、食物太单调?亨氏说我们有“57 变”。
在 19 世纪末,美国人的一日三餐都很单调,在亨氏看来,人都是渴望改变、改善乏味的,于是亨氏提出了“57 变”,寓意每年 52 周加上 5 个节日(圣诞节、感恩节、新年、独立日、复活节),餐桌上的美味都能作出变化。
2、调味料不健康?亨氏自己研发种子、无防腐剂配方。
在消费者看来,调味料经过调制加工,含有大量添加剂及防腐成分,是不益于健康的。
为了减少这一负面印象,亨氏在 1904 年就首创无防腐剂、无香精色素的纯天然番茄酱配方。
不仅如此,亨氏还开启番茄种子计划,研发能培育出优良番茄的种子,并提供给农户种植,保证亨氏番茄酱的品质,加大消费者对调味料的信任。
3、番茄酱太难倒?亨氏在瓶子上下苦功夫。
前面有提到玻璃瓶番茄酱的推出,让亨氏大获全胜,但弊端也慢慢被发现——装在玻璃瓶中的调味料,虽然有质感,但是太难倒出来了。
有商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推出流动性较强的番茄酱,却被消费者认为:兑水严重、商家无良。
那亨氏是怎么做的?趁势推出了一波营销战役“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一来既夸了自己的产品质量好,二来告诉消费者等待是值得的。
再到后来就有了“倒置挤压瓶”,灵感还是来自于在洗澡时挤洗发水的动作。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倒调味料还能想挤洗发水一样。
这一发明又让亨氏抓住了两拨不同的消费人群:追求质感的消费者偏好“玻璃瓶”,看中方便快捷的消费者则会选择“倒置瓶”。
当然,也会有消费者既想要玻璃瓶的质感,又耐不住急性子,为了把番茄酱快点倒出来,往往会拍打瓶底,导致酱料四处飞溅。
亨氏居然又洞察到这一现象,前不久刚推出了“倾斜瓶”,故意把玻璃瓶上的标签贴“歪”。
当你倾斜瓶子直到标签垂直于地面,刚好就是 45 度,亨氏说这是最佳倾斜角度。如果你还是等不及,瓶子上还标了个“57”的位置,亨氏解释这是拍打瓶身的最佳着力点,可以加快番茄酱的液体流速。
亨氏的创始人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将平凡小事做得非常的出色,此乃亨氏成功之道”。
始终以消费者体验为产品导向,在消费者感知不到的地方省钱,在消费者能感知到的地方花足心思,并长此以往地不断改善。
一瓶番茄酱能卖火 150 年,也就不奇怪了。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公众号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1151111转21439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