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养生可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从各式各样的养生食谱到独具特色的养生方式,每个人都在努力探寻让自己更健康的门道。其中,“过午不食”这种传统养生法频繁被提及,它真的能像人们说的那样,给我们带来健康吗?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过午不食”源自佛教,在古代,出家人大多遵循这一饮食原则。它可不只是简单的饮食规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锻炼和追求,是出家人吃苦精神的体现。而且在古代,出家人每天主要的活动就是诵经打坐,身体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所以即便过午不食,也不会有特别强烈的饥饿感。
除了佛教,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很推崇这一习俗。他们觉得“过午不食”有助于增强精神集中力,还对身体健康有益。其核心就是从午时(11:00—13:00)开始不再进食,期望通过减少晚餐的摄入来提升身心健康。了解了它的起源和传统认知后,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看待“过午不食”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过午不食”有一定的好处。首先,它能减轻肠胃负担。我们的肠胃每天都在辛勤工作,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劳动者。如果晚餐不吃或者少吃,肠胃就能在夜间得到更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消化系统的修复和恢复,降低消化不良、胃肠疾病等发生的风险。
其次,“过午不食”还可能调节身体代谢。肥胖大多是由于饮食热量摄入过多,而活动量又减少,导致能量过剩引起的。过午不食会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身体为了获取能量,就会开始消耗储存的脂肪,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而且,有研究发现,与之类似的间歇性禁食,能促使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再通过肝脏的代谢,将脂肪酸转化为酮体,为大脑供能。在这个过程中,酮体可以调节相关蛋白和分子的活性,影响细胞的自噬功能,抑制炎症,还能增强DNA修复能力,对健康和长寿有益。既然现代医学有这样的观点,那国际上又有哪些关于“过午不食”的前沿研究动态呢?
国际上有不少关于“过午不食”或类似饮食方式的研究。2024年11月,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研究团队的研究指出,把“过午不食”理解为“下午5点后不再进食”更为合理。在研究中,参与者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自由饮食,其他时段则避免进食。结果显示,高达96%的参与者成功减轻了体重,且在整个饮食期间保持稳定的体重下降。此外,这种轻断食的饮食模式还对免疫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参与者的免疫系统工作效率明显增强,肠道菌群结构也呈现年轻化。
另外,2024年发表于《自然》子刊的研究指出,在饮食限制的条件下,一个名为OXR1的基因能够维持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同年发表于《细胞·代谢》杂志的一项研究认为,适度的禁食有助于预防脂肪肝和肝硬化,并能阻止病情向肝癌进展。2022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揭示,仅通过减少食物摄入量,就能够对与衰老相关的基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将寿命延长高达35%。了解了国际前沿研究,我们不禁要思考,“过午不食”到底适不适合我们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不同人群的适用性。
对于年轻且身体健康、工作强度不是特别大的人来说,如果想要尝试“过午不食”来控制体重或改善身体状况,在做好充分准备和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是可以短期尝试的。但如果是正在上学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来支持生长,“过午不食”显然不适合他们,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足,影响身体发育。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消化功能也变弱。如果本身肠胃功能较差,“过午不食”可能会让肠胃在空腹状态下受到胃酸的刺激,引发肠胃疾病。而且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规律饮食来维持血糖、血压的稳定,所以“过午不食”不太适合他们。
上班族的工作节奏通常比较快,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能量消耗较大。如果过午不食,下午和晚上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所以上班族一般不太适合“过午不食”。
运动员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持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他们的饮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过午不食”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影响训练效果和运动表现,甚至可能引发运动损伤,因此运动员绝对不适合“过午不食”。知道了不同人群的适用性,那对于适合和不适合的人群,分别有哪些可操作的健康指导呢?
如果你经过评估认为自己适合尝试“过午不食”,可以将“过午不食”的时间设定为下午5点后不再进食。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要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食物。午餐可以稍微丰盛一些,但也要避免吃过于油腻、辛辣和高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喝水或茶。
在刚开始尝试“过午不食”时,可能会感到饥饿,这是正常现象。你可以逐渐适应,一开始可以先减少晚餐的量,然后慢慢过渡到不吃晚餐。如果晚上实在饥饿难忍,可以吃一些低热量的水果,如苹果、黄瓜等。
对于不适合“过午不食”的人群,可以采用其他健康的饮食方式。比如,控制晚餐的量,做到七八分饱;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汤、清蒸鱼等;晚餐时间尽量提前,避免睡前吃东西。同时,要保证一日三餐的规律,每餐都要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既然有这些健康指导,那“过午不食”又可能存在哪些潜在健康风险,该如何规避呢?
“过午不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糖分不足,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心慌、手抖等。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如果你在尝试“过午不食”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要立即吃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饼干等。同时,在白天的饮食中要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长期“过午不食”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可以进食的时间段内,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如果担心营养不够,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适当补充一些营养剂。
长时间空腹可能会使肠胃持续不断地分泌胃酸,胃酸会腐蚀胃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胃溃疡,发展成慢性胃炎。为了保护肠胃,即使不进食晚餐,也可以在睡前喝一小杯温牛奶,中和胃酸。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了解了这些潜在风险和规避方法,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过午不食”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过午不食”这一传统养生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控制体重、调节身体代谢、增强免疫系统等方面可能会有积极作用,国际上的一些研究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然而,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
如果你想要尝试“过午不食”,一定要谨慎,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在尝试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同时,要记住健康的饮食方式是多样的,不能盲目跟风某一种养生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科学、理性地对待“过午不食”,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选择,拥有健康的身体。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过午不食”究竟科学吗?看研究怎么说!
黑豆重新被关注!研究发现:常吃黑豆的人,身体或发生5大改善
《健康中国》揭秘龟龄集:古今智慧共筑抗衰新路径
古人的养生智慧:不仅饮食讲究,睡眠也有学问
古法减肥秘籍:顽固脂肪速消有术,古人塑造身材智慧
中医古籍中的美容秘方:古老的智慧,现代的光彩
探索经络学说:从古代智慧到现代科学
过午不食被验证了?北京协和研究:不吃晚饭或可改善血糖,减体重
老和尚的健康秘诀,竟是晚餐有度,揭示保存阳气的真正奥秘
研究发现:每天都要午睡的人,过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种健康问题
网址: 揭秘!重新定义“过午不食”,国外研究发现古老智慧的重大问题究竟是什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