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那些“过午不食”的人,后来真的都瘦了吗?

那些“过午不食”的人,后来真的都瘦了吗?

同样的“过午不食”,为何有人瘦身成功,有人却进了医院?减肥与健康之间的那道隐形红线,就藏在一些细节里。

天津的沈女士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养生法则,晚餐基本不吃,怎么反而会出现身体不适而进医院。

“过午不食”作为流传千年的养生方法,近年被奉为减肥利器。同样的时间限制饮食,结果却天差地别。这背后,隐藏着盲目尝试与科学实践的鸿沟。

“过午不食”源远流长,这一源自佛教戒律的古老生活习惯,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的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写道:“过午不食,心清气爽。”

现代人理解的“过午不食”减肥法,通常指在午后(特别是下午2点后)停止进食,通过减少晚餐热量摄入,降低全天总热量,从而达到减重目的。

原理看似科学:减少摄入,迫使身体消耗储存的脂肪。2024年协和医学院研究显示,类似限时饮食模式确实可使96%参与者减轻体重,平均下降2%-4%。

然而现实中,有人因此瘦身成功,有人却付出健康代价,差异究竟在何处?

“大学时每天只吃黄瓜西红柿,一个半月瘦30斤;生完孩子又尝试辟谷和‘16+8’轻断食。”沈女士的经历代表了许多减肥者的共同轨迹。

假如“晚6点后禁食”的人,因晚上12点才睡,下午大量进食双倍食物。一个月后体重不但不减,反而增加。

短期的体重下降蒙蔽了许多人的双眼。专家指出,“过午不食”初期(1-2周)体重下降明显,但这主要是水分和肌肉流失,而非脂肪减少。

随着时间推移,身体启动“节能模式”,基础代谢率下降。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可能迅速反弹,甚至超过起始水平。

对于普通人的日常体重管理,专家建议采取更平衡的策略:

三餐合理分配热量,早餐30%、午餐40%、晚餐30%,避免完全跳过晚餐。晚餐可选清蒸鱼+杂粮饭+蔬菜组合,热量控制在全天30%以内

改良版限时进食(如10:00-18:00进食窗口)比严格“过午不食”更可行。北京协和研究推荐的“9:00-17:00进食窗口”显示,能使免疫系统保持年轻状态,肠道菌群结构也呈现年轻化。

结合运动至关重要。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配合力量训练,可提升代谢率,减少肌肉流失。

特定人群需绝对避免“过午不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胃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女性和青少年。

过午不食”短期内可能减重,但长期危害远大于益处。科学减重应注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长期坚持。

决定结果的从不是方法本身,而是藏在执行细节里的科学认知。健康减重的真谛,写在营养师调配的餐单里,在健身房的汗水中,在拒绝网络偏方的理性判断中。

身体需要的不是一场饥饿的惩罚,而是一次科学的对话。你们说对吗?

#盛夏健康养生季#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那些“过午不食”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过午不食”真的是养生的行为吗 女子过午不食两年得到了啥
那些长期不吃晚饭的人,他们都瘦了吗?
那些嚷嚷减肥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过午不食”真的是养生的行为吗?女子过午不食两年,得到了啥?
那些不吃晚饭的人,真的变瘦了,还是更胖了?
“过午”真该“不食”吗?
过午不食真能减肥吗
过午不食科学吗 过午不食的减肥原理
过午不食有利于健康吗?过午不食的意义

网址: 那些“过午不食”的人,后来真的都瘦了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