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们都应该知道,改变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其中饮食指导是基础。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含糖的食物少吃点,但知道这些还不够。采用合理的饮食顺序是糖尿病饮食指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合理的饮食顺序能更好地降低血糖。
什么是合理的饮食顺序?
第一步:喝清汤
饭前清汤可以滋润干燥的咽喉及食道,对于进食干硬辛辣食物,喝汤可避免划伤口腔食道黏膜,对胃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喝汤能够促进消化液有规律的分泌。饭前喝汤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饱腹感,控制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当然汤温度要控制,不可太烫,或太辛辣,建议少盐,少油。
第二步:吃蔬菜
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而其中的膳食纤维能让人产生饱腹感,可避免进食太多食物;同时膳食纤维首先进入肠道后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第三步:吃肉类
肉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补充身体的营养需要。而蛋白质和脂肪在肠道的消化时间超过碳水化合物,从而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
第四步:吃主食
经过前面进食了汤、蔬菜、肉类后,身体有了明显的饱腹感,进食主食的量明显减少,同时蔬菜肉类都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餐后血糖自然就降下来了。
糖友饮食注意事项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合理搭配、细嚼慢咽。
同时,一定要记住,没有可以降糖的食物或者降糖饼干。今天就改变进餐顺序吧,看看你的血糖餐后血糖是否有改善!
与所有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一样,在此期间医生应提供足够的医学信息支持,并且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应咨询营养师或营养学家,以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为什么糖尿病友应该少吃盐?很多人都不知道!
你们知道嘛?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
确定了以下5项患者最优先采取的干预措施
其中这“盐”与我们糖友的健康密切相关
咦?关盐什么事?糖尿病不就和糖(碳水化合物)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盐”的事儿。
盐是什么
盐就是氯化钠,钠能调节体内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和水盐代谢。平常汗液中也含有此元素,因此每天都要摄取定量的钠加以补充。日常饮食中它可来源于食盐,还有少量是酱油及其他调味品。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减盐管理专家共识建议:总原则为每日食盐摄入量≤6g,高血压患者每日<5g,心力衰竭患者每日≤3g。但目前,我国居民的食盐量平均为10.5g。
其实,人类每天只需0.5g盐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几百万年前,人类食盐仅为0.25g/d,同哺乳动物的食盐量基本相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不吃盐,吃很多水果和蔬菜,经常运动,平均血压只有96/61mmHg。我国凉山彝族食盐也很少,高血压患病率全国最低。高盐摄入,并非生理必须,而是环境影响和嗜好所致。
盐与糖尿病的关系
01.血管损害/高血压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高盐饮食一周以后,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都会升高,从而引起血管内皮氧化应激和局部炎症反应等改变,血管功能障碍进而诱发高血压。
以我国摄盐量最高的山东和摄盐量最低的广西相对比,两地农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5.3%和8.2%,相差近1倍。大约50%的高血压是长期高盐饮食导致,糖友合并高血压的话,一定要限盐哦!
02.受伤的肾/蛋白尿人体主要靠肾脏排出多余的钠,肾排钠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盐入肾”的记载,至唐代医书更有“勿有盐食之、忌咸粘、脂腻”“慎盐酱五辛”“始终一切断盐”的告诫。
即使是健康人群,摄入高盐膳食也会出现蛋白尿。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高盐摄入会引起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逐渐造成肾损害。
03.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诱发因素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是世界上脑卒中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日本利用之后10年时间,将食盐摄入量由原来的13.5g/天减至12.1g/天,脑卒中发病率减少了80%。
长期高盐饮食可以使中风风险增加23%,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17%。这些都是糖尿病大血管的并发症,糖友们,你还想吃那么咸吗?
04.眼底损害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水通道蛋白含量增加,进而导致视网膜水肿,加速眼底病变。
咋办呢?看这里
1.口味慢慢培养,食盐逐渐减量。
2.选购时,可选低钠盐。(是以氯化钾代替钠,但肾功能不佳、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剂的患者绝对不能吃低钠钾盐。)
3.多吃新鲜食材,少吃腌制品。
4.烹饪方法,建议“餐时放盐”或者起锅前放盐。
5.酸味是咸味的增强剂,做菜时,用醋、柠檬汁帮助调味,减少盐用量,咸味却更明显。
6.当心隐形盐:
调味品(豆瓣酱、鸡精) 点心食品(含盐饼干、膨化食品、果冻) 肉制品(肉松、鱿鱼丝、猪肉脯) 腌制蔬菜(榨菜、梅干菜、话梅、罐头) 早餐麦片(有些品牌钠含量超过10倍以上)(2.5g盐=1g钠,日常换算:即营养标签上的钠含量乘以2.5就是含盐量了。) 凉面、挂面、方便面(加了好多的小苏打又称“碳酸氢钠”)总之,减少钠的摄入,做到“四少一多”,即少糖、少盐、少酱油、少味精、多醋,同时尽量避免上述隐形盐食品,循序渐进。
口味淡了,血压就低了,血糖也降了,健康就近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