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保健品”市场营销乱象,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指出,违法营销渠道更加隐蔽,从公开推广转向私域直播。
杨洪丰介绍了“保健品”市场营销乱象的主要表现。首先,违法营销向线上发展。随着直播带货经营模式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些网红主播、知名博主利用自身影响力和流量优势,对普通产品和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能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次,违法营销渠道变得更加隐蔽。随着私域直播的兴起,“保健品”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公开推广转向私域直播。一些商家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密社交渠道,将目标顾客引流至网络直播间或小程序平台,以“养生课堂”“健康讲座”等名义开展营销活动,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诱导老年人线上购买或引导至线下门店消费。
此外,违法营销手段更具欺骗性。部分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与情感需求,冒充“健康专家”“营养师”等身份,通过持续关怀、虚假承诺等方式获取信任,进而推销高价“保健品”。甚至以“亲情营销”、免费礼品、公益义诊等为诱饵,实施精准欺诈。这些新型营销乱象不仅形式多样、识别难度大,还常常跨平台、跨区域传播,给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执法带来挑战。
自2020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每年都部署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依法查处“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案件。2025年,按照市场监管总局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求,将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自2020年以来,全国共查办相关案件6304件,罚没金额达2.6亿元。
相关知识
市场监管总局揭秘“保健品”市场新型营销乱象
直播间保健品乱象调查
新华视点|直播间保健品乱象调查
“保健品”≠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 国内国际频道
“保健品”≠保健食品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
“保健品”≠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总局整治“保健品”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总局:有保健品商家用微信群等社交渠道引流 以养生课堂等诱导老人消费
直播间保健品销售调查
制造焦虑打“温情牌”,直播间保健品乱象调查
打击“保健品”营销乱象,5年来全国共查办案件6304件 罚没2.6亿元
网址: 监管总局直指“保健品”营销乱象 私域直播成新渠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48808.html